艺评|吴丹:打捞故乡遗落的记忆——读葛取兵散文集《云上的村庄》有感

  湖南文联   2025-07-07 09:08:49

图片

打捞故乡遗落的记忆——读葛取兵散文集《云上的村庄》有感

文|吴丹

岳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葛取兵,最新散文集《云上的村庄》2024年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为三辑:“乡人,村庄的灵魂”“乡食,村庄的味道”“乡俗,村庄的记忆”,里面一共收集他近年来文火慢炖的37篇乡土散文。作者习惯用少年之眼轻轻打量世界,通过描写一位位不同人生境遇的小人物、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食物、一个个流传已久的习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临湘市桃林镇一个叫云伏村的小村庄,那是作者终其一生也走不出忘不掉的故乡。

乡土散文稍微不注意就会落入窠臼,容易写成枯燥无味、干瘪瘪的说明文,读起来味同嚼蜡。这本书用一个“情”字贯穿上下文,将人物命运与植物变化联系起来书写,既是对故乡故人故事的无尽眷恋,也是在纸上赋予已逝去的事物全新的生命。文章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唇齿相依,比如《一只锅的隐喻》《穿越尘埃的光》《桐花半亩》《酱是思乡的引线》《草衣之暖》等等,这些诗意化的标题长短不一,新奇独特充满韵味。每一篇的字数基本在三千字以上,有的篇幅甚至更长,囊括的信息量更大。文章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思维从一个点向四周散发开来,洋洋洒洒流畅自如,不由流露出强烈的在场感。

葛取兵出生于60年代末期,与村庄有关或浓或淡的记忆,不会因为举家搬迁城市定居而淡忘,他的味蕾仍然停留在老地方,一直陪着他抵御中年岁月的艰辛与苦涩,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不竭的灵感与丰富素材。美丽的临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十三村的香菇酱畅销全国,作者自然没有遗漏这份香味。故乡的榨菜、桃林丰锅、豆豉、豆腐、苦瓜、茄子、黄瓜、丝瓜等等,作品巧妙地将人生哲思与食物的不同性状交织书写,使地域文化与文学情怀融为一体,成为一篇篇色香味俱全的美文,让渐渐远去的乡愁化作可触可感可品的艺术形象。既升华了主题思想,又让文章回味无穷,合上书本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散文集《云上的村庄》文字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却有一种韵律美、颗粒感,就像一个个低调的音符在纸上自顾自地跳跃。“对乡下老家的印象,总留存着一份林木掩映、炊烟袅袅的悠闲。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不一定是小桥流水,不一定是古镇幽深,即使是再破落再偏远的村舍,都会有曾经生活过的残迹和割舍不断的念想。”语言清新淡雅,情感真挚,贴着土地而写的文字总是带着旺盛的生命力。“藜蒿仿佛是人间烟火的诗意画,每个漂泊的游子更是刻骨铭心。藜蒿已不仅是一道思之馋涎欲滴的美味菜蔬,更是一种令人无法割舍的家乡情结、一盘香气缭绕的浩渺乡愁。”叙述节奏则不疾不徐,没有太大的起伏,哪怕写死亡也是如此平静,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出内心的想法,情感的铺陈也是平淡中带着一丝悲悯。难道泥土中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吗?是呀,泥土中有酽酽的稻香,有典雅的宁静,有从容的平凡,不然,她怎么会选择泥土?

《时光深处的女人》《一棵老去的树》分别写出了一个陌生女人与三舅的悲苦人生,最后的结尾“那棵老棕树还能在风中寂寞而立多久?”表面上写的是老棕树,实际上写的是作者对三舅的关心与担忧,一句话透着他深深的无奈,受环境影响每个人的命运不尽相同,旁人更是无法左右半分,即便是亲人也只能一次次挥手告别,在心里默默祝福。“时光如水,一个小小的坟堆因为无人打理而将渐渐消失,野草会覆盖,会开出野花,甚至结出野果,采野花野果的孩子绝对想不到脚底下掩盖的枯骨。”一个从远方沿路乞讨到这里的疯女人,她的前半生无人知晓,后半生却是那样的凄凉,没有家人没有亲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一丝保障,生前她只能一家家卑微地乞讨果腹,死后像一片叶子吹过不留痕迹。作者用一支哀婉的笔书写她、纪念她,只因在他的心里,人和草木一样没有卑贱之分,都值得被人疼爱和珍惜。换一种角度来看,那些人的不幸,反而成全了他笔下优秀的文学作品。

《苦瓜的哲学》一文,详尽写出了作者从讨厌嫌弃苦瓜到欣然接受的心路历程,先写苦瓜的外表再到内核,接着是种种简单的家常菜做法,以及苦瓜自身的药用价值。作者以前觉得苦瓜难吃是因为不懂生活,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忽然懂了。他回忆起自己当年中考失利,无缘高中生涯,内心无比失落。是母亲暖心的鼓励坚定了他复读的决心,重新踏入了久违的学校。几十年后作者回想起来,发现苦瓜的苦只是一时的,咬牙坚持一下就能挨过去。没有谁的人生是不苦的,只不过有的先苦有的后苦,苦尽甘来后的幸福生活,就是每个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这本书是作者对故乡一曲深情的赞歌,一草一木在他的笔下如此熟稔、亲切,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他对故乡对文学的真诚令人感动不已,这份赤子之心的执着精神显得尤为珍贵。读完这本书,相当于系统学习了一遍农村的风俗与植物知识,说它是一部百科全书也不为过。特别是对那些城里长大的,不知艾草与藜蒿为何物的孩子来说,无疑能提供不错的借鉴与参考价值。我无法确定这些文章是否释放了作者全部的感情?可能有些部分需要进行艺术加工有所保留,他内心真正想表达的情感也许更加充沛浓厚。因为老家是每个人的根与魂,所以乡愁无处不在。只是有的人偶尔想起时会一时走神,有的人却甘愿花费几年的时间来整理书写,以此来抵抗终将到来的遗忘,使故乡在文学的海洋里找到永恒,一旦翻开就会泛起涟漪无数。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