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下的基层温度——湘大选调生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6 08:03:4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罗雨祺 李峰 段诗晴

37℃的高温下,爬上村民的桃山,俯身看果树长势,和老乡盘算着如何让桃子卖得更远卖得更好,这是湘潭大学2023届选调生刘禹江扎根浏阳市镇头镇北星村的寻常一天。从田间地头的种植细节,到市场销路的对策谋划,他的脚步始终紧跟着村民的需求。

72日,湘潭大学“宝藏职业大发现”暑期实践团跟随刘禹江的脚步,深入浏阳市镇头镇北星村,开启为期3天的实地调研,探寻选调生的职业选择与担当

推开农家吱呀作响的木门,热情的村民出门迎接,拉着队员们唠起家常。刘禹江一边记录村民反映的灌溉用水、农产品销售等“琐事”,一边向实践团成员解释:“倾听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才是摸清基层需求的关键。

北星村毗邻株洲荷塘区,是一个以双季稻种植的农业大村,也是一个无名人故居、无古村落、无风景名胜、无主要产业的“四无”村庄,如何让这样一个“四无”村庄成功突围”,刘禹江日夜思考的课题。

带着这些思考,他调研了永安督正村的美丽屋场建设、沿溪沙龙村的万亩蔬菜基地、枨冲才常村的黑斑蛙养殖等。结合调研所获,立足本村实际,开展“城乡结对”农产品进城,着力打造“星耕瑞品”农产品品牌,开通“村书记直播带货”平台等一系列尝试,把自身发展融入村级发展之中,把全村发展融入全市乡村振兴大发展格局之中

行走在北星村的街巷,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艺术墙绘令人驻足。刘禹江介绍道:“这些墙绘是湘大学子的创作成果,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成了村里的 文化名片’。”用“一幅墙绘”“一部短片”“一套设计”助力北星村被“看见”被“发现”实践团成员漫步其间,感受着艺术与乡村碰撞的魅力,也直观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创新与温度。

选择基层、扎根基层,是一群湘大学子无悔的职业路径。刘禹江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而指引他走上选调生这条道路的,是妻子兼学姐——2021届选调生刘航宇。她在他心中早早种下了服务基层的“种子”。“我们在一起,是为了让彼此更优秀,成为照亮对方的光。”这对基层伴侣,携手敲开片组邻里的每一扇门,在促膝长谈中感知民情,在泥土芬芳里沉淀真情。

对他们而言,“选调生”从来都不是身上的光环,而是直面基层琐碎繁杂工作时仍保持一往无前初心和追求在基层,他们一起敲开了片、组、邻每家每户的大门,细致了解每个片组的实际问题,在与群众的促膝长谈间感受民生实情在基层,他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正如刘禹江所说: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要忘记自己选调生的身份,把自己真正地融入进村民当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生活。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铭记作为选调生的责任与担当,为村民做实事,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炎炎夏日,37℃的高温炙烤大地,但刘禹江用汗水浇灌的这份“基层温度”,却如清泉般浸润人心,诠释着青春最厚重的担当。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颜石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