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新玩法!津市以创新思维盘活工业遗存,打造一批城市“网红打卡地”@湖南日报头版头条

黄琼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6 06:46:51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7月6日01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琼 通讯员 胡文杰 郑思雨

沉睡的厂房蝶变为特色街区,斑驳的仓库化身新潮餐饮店,沧桑的老电影院重生成工业博物馆……津市以创新思维盘活工业遗存,推动文旅融合,打造出一批既承载历史记忆,又焕发时代活力的“网红打卡地”。

7月4日,记者穿行于津市大街小巷,探寻深藏于这座小城的工业血脉。

津市工业博物馆

工业遗存变身特色街区,新旧交融碰撞出火花

津市是澧水流域工业文化的摇篮,小城内随处可见岁月沉淀的工业印记。

走进三洲驿街道105街区,浓浓的现代复古工业风扑面而来。经过厂区改造、业态规划、产业盘活,这处全新打造的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洲驿街道负责人张志峰告诉记者,105街区是国家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国家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由105仓库与特包厂、财委、政通、生资等17个老旧小区宿舍组成,3000余户老工人家庭居住在此。

105仓库

设计巧妙保留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业肌理,生锈的龙门吊变身艺术装置,蔷薇花墙与红砖仓库构成“工业风”摄影胜地,旧厂房遗址配上健身设施形成“10分钟健身圈”。九澧门户、城市历史、驿站文化“绘”聚一墙,妙手打造的“市井老街”“江西会馆”等艺术浮雕,引来市民驻足流连,工业风邂逅现代潮流,新旧交融碰撞出时代火花。

“修旧如旧,功能再造。”105街区建成后迅速火了起来,月均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以前这一片是脏乱差,现在有了篮球场、棋牌区、儿童游乐场,变化翻天覆地。”老工人刘建国告诉记者。

在津市,工业风吹过的不只有老旧小区。今年初,常德首家工业博物馆在津市原“人民电影院”旧址落成。这座苏式建筑始建于1958年,曾是津市文化地标。

津市工业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20世纪的东方红拖拉机、斑马蚊香、航海油漆等工业老物件静静陈列。通过AR、VR技术,游客可以穿越到那个机器轰鸣的年代,亲历津市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

通过AR、VR技术可以穿越到那个机器轰鸣的年代

工业博物馆举办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亲子非遗拓染等活动

津市工业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依托周末举办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亲子非遗拓染、免费观老电影等活动,“老电影院”又火了。

“工业旅游+美食”,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津市依澧水而生,历史上曾是一座知名的码头商埠城市,融合13省移民的餐饮文化,各种特色美食与糕点让人流连忘返。

津市老街巷里,有不少由老仓库改造而成的露营风烧烤店、工业风火锅店、田园风小钵子馆。走进一家由生资仓库改造的餐饮店“茅草屋”,水泥地、红砖墙、老式横梁保留原样,复古潮吸引食客纷至沓来。

由老仓库改造的“网红”餐饮店

“12个闲置仓库已盘活11个。”三洲驿街道柏枝林社区党总支书记刘菊蓉介绍,剩余的1家闲置仓库将打造成新式茶馆。

津市小食品工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在105街区,隐藏着一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40家企业入驻,15家企业围绕津市“工业遗存食品”核心运营。孵化基地展厅,藠果、鹰嘴桃、水蜜柚等匠心孕育的鲜甜之味,津市牛肉米粉、张老头牛肉干、木子腐乳、茶油等澧水流域传统产品,经过文创设计与包装,运用电商与直播平台,远销全国各地。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主播在线上平台直播带货

该基地负责人杨敏告诉记者,将运营中心放在老食品厂仓库,只因这里是津市美食起航的地方。不到两年,基地主播方阵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一碗粉,一座城。津市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副局长肖何告诉记者,工业旅游带火津市传统冷饮、特色钵子馆、牛肉米粉店,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今年春节期间,津市老体协霞光艺术团自导自演的节目《常德丝弦:牛肉粉》,登上央视银龄新春会舞台,让津市牛肉米粉爆火出圈。

以“工业元素”为纽带,触发文化共鸣与情感互动

“文旅产业进入多元发展的3.0时代,正经历从资源导向到情感导向的转型。”肖何说,市民、游客的需求,越发注重愉悦、放松、治愈等情绪体验。

津市以“工业元素”为情感纽带,打造独具特色的情绪文旅生态。通过“文化共鸣+情感互动+特色美食”三轮驱动,将一次性游客转化为长期“景粉”“铁粉”。“老电影院”前,市民饶威告诉记者:“我爸妈年轻时就在这里看电影,我特意带妻子来这里寻找父辈记忆。”

市民在工业博物馆寻找父辈记忆

“博物馆内留存不少产业工人的老照片与故事,很多游客多次打卡博物馆,真切感受父辈那段艰苦卓绝、创新求变的如歌岁月。”津市工业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工业老故事引发不少游客的文化共鸣与情感互动。

斑马蚊香、航海油漆等工业老物件静静陈列

“金湘猪鬃、雪天盐、麦穗味精、中意果糖、斑马蚊香……50多个省优部优产品曾在这里熠熠生辉。机耕船、轧花机、圆珠笔、帆布箱、电子管……100多个工业品类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工业史。这些工业遗存承载着津市的‘城市DNA’,是不可替代的城市文化基因,代表津市敢闯敢创的精神,为市民、游客提供心灵栖息地与审美价值,引发年轻一代对这种精神的传承与致敬。”津市文化人王泸说。

如今,工业记忆成就津市文旅新名片,这座百年工业城市正全新启航。

责编:徐凯琦

一审:欧阳伶亚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