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审判守护绿水青山 资兴法院东江法庭多元解纷深入践行“枫桥经验”

    2025-07-05 14:28:25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建军 通讯员 何浩峰 黄河清

“一坝锁东江,高峡出平湖。”

郴州资兴市人民法院东江法庭位于素有“湘南洞庭”之称的东江湖畔,主要受理东江街道和清江镇辖区内的一审民商事案件。2019年,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集中管辖郴州地区涉东江湖流域水污染及涉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审环境资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

近年来,东江法庭积极响应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号召,着力开展巡回审判,用心用情用法开展多元解纷,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无形”,获评全省法院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5月29日,资兴法院东江法庭到白廊镇巡回审判后,通过发放法律宣传手册、现场答疑的方式,对旁听的群众进行零距离、沉浸式普法

党建引领

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东江法庭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将支部建在庭上的要求,设立资兴市人民法院东江人民法庭党支部,现有党员干警15人。近年来,该支部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今年4月30日,法庭来到东江街道双溪村,采用“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普法宣传”的方式,集中审理3起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案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街道村组负责人及当地群众50余人到场旁听。

庭审结束后,法官携手农业农村、司法所及村组干部,以案为引、以心普法,现场发放法律书籍和宣传册200余份。针对村民关注的成员资格认定、妇女权益等问题,用乡音释法理,化条规为家常,让法治清泉流入百姓心田。

“谢谢法官,多亏有你们调解,这回有钱领了。”在回龙山瑶族乡回龙村,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一边签字,一边对法院干警连声表示感谢。

回龙村两个村民小组对测算的公益林面积有异议,经政府和村上多次组织调解和重新测算面积后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导致两年多的公益林补贴未予发放,村民意见很大。

法庭党支部书记、庭长许译匀主动带队深入现场研判诉求,提出专业法律方案。经过一天的高效调解,成功促成两组村民就共有面积分配达成共识,实质化解集体矛盾。

党建与人民法庭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也是党建引领下司法工作的重要突破。

东江湖库区地域广,山岭水域交错复杂,群众出行不便。为打通服务库区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办案效率,减少群众办案成本,资兴法院还设立了东江湖水上巡回法庭。库区哪里有案件,水上巡回法庭便开到哪里。

4月30日,资兴法院东江法庭来到资兴市东江街道双溪村,采用“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普法宣传”的方式,现场集中审理3起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案件。

司法双行

护水域安乡村促和谐

“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国家5A级景区东江湖游人如织。旅游业大爆发的背后,旅游矛盾纠纷也随之上升。

“在法院帮助下,不到1小时,我就拿到了赔偿款,太高效了。”游客周先生惊喜之余,心中的一颗石头彻底落下。周先生乘坐客船从东江湖白廊码头去往兜率岛,在船舱驾驶室门口下楼时不慎摔伤,诊断结果为右外踝骨折,检查治疗、护理、营养医药等费用合计11098.9元。

本以为需要打官司扯皮很久,没想到在资兴法院东江湖景区法官联络站调解下,周先生很快就拿到了赔偿款。

“船头、村口,都是我们的法庭;渔民、村民,都是我们的乡亲。化解他们的矛盾,没有捷径,唯有用耐心倾听、用脚步丈量、用法律定分止争。”东江法庭法官刘杜钢的话语,道出了法庭的工作信条。

为切实将涉村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东江法庭坚持“耐心解纷”理念,积极探索特色化司法服务路径。依托水上巡回法庭精准解纷,将审判台搬到东江湖上,针对水域资源保护、渔业生产等纠纷提供“靶向”服务;深入村口巡回就地化讼,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设立流动法庭,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奔波。通过“水上+村口”双线联动,既实现矛盾实质化解、守护乡村稳定,又护卫水域生态平衡,走出环资审判专业化、生态恢复法治化、司法保护常态化的“三化”之路。

2024年年底,资兴法院为守护一湖碧水、延伸司法服务,专门采购执法用船,强化东江湖流域的巡湖保护与水上巡回审判能力。这艘承载着法治使命的船只,2025年5月化作了一座流动的“水上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胡某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一案。碧波微澜间,法槌清脆敲响,国徽熠熠生辉,法官既解开了当事人的“法结”与心结,也为沿岸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让司法保护与法治精神荡漾在清澈的东江湖水之上。

司法为民

力推修复性理念护绿

“何大叔是残疾人,家里经济困难,采取这种劳务代偿的方式,法院办案有温情。”在一起非法捕捞案件庭审结束后,旁听群众感慨道。

何某在东江湖码头附近水域,使用三重刺网等禁用工具,非法捕捞黄尾鲴、翘嘴鱼等渔获物20.8公斤,造成渔业生态资源直接损害1607.2元、间接损害6428.8元,共计8036元。为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东江法庭以巡回审判的方式,在风景迤逦的白廊镇公开开庭审理此案,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群众20余人现场观摩庭审。

考虑到何某系残疾人,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尚无固定工作收入,为避免其因案返贫,合议庭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由何某以提供公益劳务清理东江湖垃圾60天(8小时/天)代偿其应支付的生态资源修复费用8036元。

东江法庭还联合郴州市生态环境局资兴分局出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动协作机制实施方案》,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督察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动协作机制等,建立了4个生态修复基地,其中东江湖水生态修复基地被评为湖南法院十大优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

法庭深入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坚持罪刑法定、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重刑事惩罚与生态修复并重。近年来,累计种植林木300亩,投放鱼苗价值70多万元,收到修复资金285.27万元,形成“专业化司法保护+恢复性生态修复+社会化综合治理”的工作模式。其中,在黄草镇巡回审理的邱某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案,入选2023年最高法首批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近年来,东江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基层法庭工作新模式。资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彭艳飞表示:“人民法庭作为司法前沿,在建设‘枫桥式人民法庭’过程中,需创新服务方式,善用法治思维化解群众矛盾诉求,当好家门口的司法‘服务员’,筑牢基层和谐稳定防线。”

责编:李迅

一审:刘冬晨

二审:陈佳婧

三审:杨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