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婷 郑有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5 09:06:0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5日讯(通讯员 胡亚婷 郑有为)“当时省级三甲医生说爸爸的情况已经无力回天,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最坏的打算。”6月30日,新田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在接到医院首例12345表扬电话联系市民罗先生时,罗先生激动地说。
6月2日凌晨2点46分,罗先生的父亲在省级三甲被诊断为心、肺衰竭,经三十多个小时的抢救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建议放弃治疗。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一家人在从长沙转回新田途中,决定在新田县人民医院做最后尝试。
“6月2日凌晨老人被送进病房时,神志不清,处于昏迷状态,血氧饱和度只有83%,随时可能心跳骤停。”新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医生林洋回忆起接诊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面对家属布满血丝的双眼,郑重承诺:“我们尽最大努力。”
老人进入ICU,经检查发现,他不仅存在严重的心脏、呼吸衰竭并昏迷,还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就像一辆濒临散架的老车,每个零件都可能罢工。”林洋形象地比喻。林洋医生立即请科主任查房后,经医务科组织全院大会诊(MDT讨论),针对各种可能的病情变化制定了缜密的治疗方案。团队迅速采取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启动抗心衰治疗、支气管镜灌洗清除肺部痰液、床旁血液净化调节内环境等治疗。
入住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老人突然出现血压骤降,林洋医生守在病床前整整12小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根据数据微调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及精准进行液体管理。
“当时林医生的白大褂都被汗水浸透了,却始终握着我父亲的手说‘老爷子,我们一起加油’!”罗先生哽咽着回忆。
更让家属感动的是,林洋每天都会用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用通俗的语言向他们讲解病情:“就像拆炸弹,我们今天排除了感染这个引线,明天要重点关注心脏功能。”这种“把专业讲成白话”的沟通方式,让焦虑的家属逐渐安下心来。
护理团队的付出同样令人动容。护士长谭凤娟带领护士们制定了护理计划:每2小时翻身叩背预防压疮、每小时记录出入量、每天为老人擦拭身体。
6月30日,老人经过近30天的精心治疗,各项身体指标均恢复正常,达到了出院标准。罗先生特意拨打了12345政府热线,表扬林医生及重症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
责编:刘跃兵
一审:杨永玲
二审:刘跃兵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