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璇 2025-07-05 01:46:0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视频 丁晓乐 通讯员 李佳林
“用了我们的降碳剂,水泥一袋能顶两袋用!”近日,长沙经开区“金种子”大学生创业项目签约活动现场,湖南大学博士生李镓睿一句生动的比喻,瞬间点亮了在场所有人的好奇——这小小一瓶液体,如何能撬动建材行业沉重的减碳困局?
混凝土减碳:一场迫在眉睫的“硬仗”
建楼盖房,离不开混凝土。
然而,每立方混凝土都背负沉重碳足迹——仅占原料10%的水泥,却贡献了90%的碳排放。当新能源革命席卷其他领域,建材行业的“高碳”顽疾成了李镓睿决心攻克的堡垒。
“减碳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在导师张祖华教授支持下,李镓睿率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直指行业痛点:能否既大幅削减水泥用量,又守住混凝土的“生命线”——强度?
答案藏在水泥混合、搅拌、测试的循环里。
2019至2022年,实验室记录本写满近三千次失败。“每天睁眼几万经费在燃烧,账户数字只减不增……”李镓睿回忆至暗时刻,团队三人轮班昼夜攻关,资金链几近断裂。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023年初,技术壁垒终于被攻破。这瓶凝聚千余日夜心血的降碳剂,能将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从200公斤锐减至100公斤,强度却丝毫未减。
更可贵的是,它一举破解了行业“低碳即高成本”的魔咒——能够帮助生产企业在实现水泥用量最高减少50%的同时,保证混凝土质量,带来20%-30%的毛利润提升,同时削减三成以上的碳排放。建造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于此寻得最优解。
降碳剂点“绿”成金
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天地,降碳剂迅速证明自己的价值:湘府东路跨浏阳河大桥、咸宁的学校与高楼……全国多地工程中,它默默支撑起更低碳、更经济的建筑脊梁。
凝英科技亦如一条激活行业的“鲶鱼”,打破行业“低碳=低利润”的魔咒。2024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估值达2亿元,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跃升至3000万元,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宣告:低碳与高利润可以兼得。
手握核心专利,李镓睿团队从全球16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2025“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随着长沙经开区政策东风助力,凝英科技即将迁入产业园区扩大生产。
签约大厅内,李镓睿感慨万千:“科研创新没有捷径,是冷板凳上长久的坚守,才换来今天一点微光。”每一滴降碳剂渗透进广袤的建设图景,都在无声兑现着朴素而宏大的愿景——让混凝土更‘绿’、更强、更省钱,提升中国建造硬实力!
责编:刘家璇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