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璇 2025-07-05 01:46:1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视频 丁晓乐 通讯员 李佳林
“我们的手机壳是自发电的,不需要电源,就像能进行‘光合作用’!”近日,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黄恺鑫在长沙经开区“金种子”大学生创业项目签约仪式上的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全场的好奇心。
这并非天方夜谭。在他手中,看似普通的手机壳,实则是凝聚尖端科技的“绿能芯动”——一种利用柔性钙钛矿发电膜技术、能在室内外“见光发电”并储能的革命性产品。它彻底告别传统充电宝的笨重,仅凭光照即可为手机应急续航30%,更以50克以下的轻盈身姿,将尖端科技悄然融入日常。
实验室里的硬核突围
光伏技术虽已深入生活,传统晶硅光伏板却受制于效率、成本与场景适配的重重瓶颈。面对这道产业难题,黄恺鑫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南华大学实验室,历经三年攻坚。
他们将目光锁定在被誉为下一代光伏希望的钙钛矿材料上,创新性地将其与柔性基底结合。经反复验证,一块仅50mm×50mm的柔性发电膜样本,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成果: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4%,抗弯折能力超万次——这不仅意味着技术瓶颈的突破,更赋予了光伏前所未有的“柔性自由”。
从“硬板块”到“软应用”的华丽转身
想象一下,传统晶硅光伏如同厚重的早期电脑,而柔性钙钛矿薄膜则如轻薄的iPad,甚至能像胶卷般灵活贴合。这一变革让光伏从固定在屋顶、路灯上的“硬板块”,跃升为可握在掌心、嵌入衣物、覆盖车体的“软科技”。
“绿能芯动”手机壳正是这“柔性自由”落地的首颗果实。它巧妙集成了发电膜、1200mAh储能模块与智能充放电系统,化身为用户口袋里的“微型发电站”。黄恺鑫所在创业团队更历经五代电路优化,最终将其重量牢牢控制在50克以内,轻盈之躯承载着硬核能量。
“金种子”扎根沃土,柔性光伏未来可期
这项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硬核创新,在长沙经开区“满天星计划”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功纳入重点培育库。经开区创业服务中心的承诺掷地有声:为“绿能芯动”这样的“金种子”量身定制“政策+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成长包。
此刻,第一批钙钛矿光充储能手机壳已投入生产,3C认证流程正稳步推进。黄恺鑫眼中充满期待:“长沙环境好、机会多,我们想在这把柔性光伏技术推广开来,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和市场。”
责编:刘家璇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