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4 21:48:59
孙乾丰
近期,《湖南省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方案》印发,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限烧管控。政策调整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过去几年,秸秆“全域禁烧”政策因忽视地域差异而“一刀切”,导致陷入治理困境。在洞庭湖粮食主产区,秸秆产生量大,加上综合利用不到位,导致秸秆禁烧禁而不绝。湘阴县2023年秸秆可收集量36.6万吨,离田仅2.7万吨;临湘市27.8万吨秸秆中仅0.6万吨实现离田。而在湘西等地的多雨山区,未腐熟秸秆诱发病虫害,反致粮食减产。农民为抢农时,又不得不冒险焚烧。
用科学的标尺替代主观的臆断,让政策扎根于现实土壤,这是新政策的突破性体现。《方案》依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秸秆利用基础等海量数据以及实地调研,将全省耕地精细划分为三类管控区。长沙、岳阳、常德三市,城市体量较大、形成集群,扩散条件差,一次焚烧可能引发区域性污染,因此列为Ⅰ类管控区,禁烧超90%,这背后是政府对环境的精密测算。而在多雨山区,比如湘西、张家界等Ⅲ类管控区,禁烧区域则降至60%。这是因为这些地方耕地分散,交通条件差,秸秆不易离田,对全省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且秸秆不焚烧易产生病虫害。适当有序进行秸秆焚烧,更加符合当地民众需求。
从“小”秸秆看“大”治理,看到的是摒弃“一刀切”思维,转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而秸秆的“分区治理”,划出的不仅是禁烧、限烧的边界,更是政府在复杂问题面前,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治理效能的体现。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