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煜棋 三湘都市报·网站 2025-07-04 20:25:15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4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陈思雨 乔木 刘成琳)近日,湖南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气温升至38℃。不仅白天热,不少地方夜间最低气温也可达30℃左右,可谓是昼蒸夜煮连轴热。持久的高温高湿,不仅让人体感到不适,更可能对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增加中暑和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急性发作风险。
《环境与健康》期刊中《日最高气温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表明: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高温天出现哪些不适症状要警惕?哪些疾病容易高发?7月4日,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李升炉进行解析。
高温中暑有渐进过程,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为高温天气,连续三天及以上高温称为高温热浪,高温危害不容小觑,最容易引发的就是中暑。
根据渐进过程,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加上合并一些慢性疾病,对中暑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自己和家人忽视。李升炉表示,在中暑早期可以表现为轻度乏力、恶心,体温轻度升高,进一步发展成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如果老年人体温大于40℃,出现恶心、呕吐、肌肉痉挛、踌躇或少尿等,需要立即送医。
李升炉提醒,预防中暑,要尽量避免正午外出,外出穿透气衣物,居家保持通风,室内温度保持在27℃左右为宜,注意观察尿量。慢性病患者按时服药并咨询医生,调整饮水量,避免脱水或饮水过量。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气温变化,是心脑血管的劲敌。研究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高温热浪可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2%。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特定疾病风险最高,65岁以上人群是高风险人群。
天气炎热,人体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集中于体表,造成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心脑血管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同时,夏天出汗多,人体会丧失较多水分,血液容易变得黏稠,导致血黏度升高而形成血栓。
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急躁,诱发心律失常,夏季情绪不稳定还容易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
此外,夏天昼长夜短,闷热难眠,睡眠质量会大打折扣,缺乏休息的心血管患者容易发病。加之使用空调造成室内外温差加大等多种因素,均可加剧心血管患者的症状。如果是未经正规治疗的心血管患者,更可出现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与时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出现胸口疼、胸口闷,或者是气短、呼吸困难的情况,可能就发生了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老年人突然出现了一侧肢体的麻木,运动障碍或者口角歪斜,这个时候可能是发生了急性脑卒中,需要家属尽快将老年人送医。”李升炉强调,夏季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朋友,血压往往不平稳,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决定是否需要停药或者减药。患者擅自停药、减药会导致血压波动幅度加大,加重血管损伤,增加心、脑、肾等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老年人也要警惕夏季水果摄入过多导致血糖的波动,如果出现明显的心脑血管异常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
服务:高温天气下注意保护自己
保证水充足。夏日高温应该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一般成人一天需要饮水1500—1700毫升,夏季推荐饮水量应为平时的1.5倍,即2250—2550毫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活动水平来调整饮水量。建议饮用白水,少喝含糖饮料。喝水宜少量多次,不要一次性喝大量水,特别是不要猛灌冰水。
温差别太大。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
运动要适量。夏日炎炎,运动还得继续,可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时做适当的活动,避开高温时段,并做好防晒措施。晨跑、游泳、力量锻炼等运动既能增强心肺能力、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体重。
饮食要清淡。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热量和油腻的食物。
服药遵医嘱。慢性病患者要按照医嘱按时服药,高血压患者切忌停药减药。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睡眠需充足。充足的睡眠对于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十分重要。应尽量早睡早起,如夜间睡眠不足,可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来弥补。
责编:李琪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网站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