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7-04 19:24:10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叶竹 通讯员 刘雅杰
近日,有网友拍到长沙国金中心和衡山祝融峰、益阳同框,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长沙市6月的PM2.5浓度数据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这也助力了极高的空气能见度。而在市民们感叹“两城同框”“蓝天白云尽收眼底”的美景背后,让秸秆告别“一把火”,正在湖湘田野间悄然上演。
即将进入夏粮收割关键期,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的农田里,又将迎来收割机“吃进”稻谷,秸秆被粉碎“吐出”、科学还田的场景。7月3日,龙王庙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龙瑞向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村民们抬眼就能看到蓝天白云,也明白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都很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长沙县春华镇将秸秆禁烧宣传到户。(长沙县春华镇 供图)
焚烧秸秆会释放大量污染物,不利人体健康,危害生产交通
日前,我省出台《湖南省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方案》(简称《方案》),根据湖南实际,差异化焚烧管控,划分禁烧区和限烧区。
据了解,湖南目前主要秸秆作物有水稻、油菜、玉米和棉花,秸秆的产生量大,秸秆露天无序焚烧会产生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生态破坏等问题。焚烧秸秆会释放大量PM2.5、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尤其在秋冬季节易引发区域性雾霾,加剧空气污染,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会加剧气候变化。秸秆产生的污染物在扩散条件不利情况下会形成浓雾,导致可见度下降,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带来交通隐患。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此外,焚烧会直接烧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有机质,长期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禁烧常态、以禁促用”总体思路,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传输扩散特征,兼顾农业生产和秸秆综合利用条件,建立全局的分区域、分类型、分级别、分时段秸秆禁烧区划定及禁烧管控体系,明确了不同的划定目标要求,有效降低污染风险。
《方案》提到,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环境气象条件、秸秆综合利用基础和露天焚烧实际,有效降低秸秆露天焚烧活动引发城市污染天气风险,将全省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禁烧管控区。湖南耕地总面积5864.2万亩,其中,禁烧耕地面积4879.0万亩,占比83.2%;限烧耕地面积985.2万亩,占比16.8%。长沙市、湘潭市、衡阳市自主实行全域禁烧,其他市州禁烧耕地面积比例在62.0%—95.2%。
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早稻秸秆科学还田。(长沙县春华镇 供图)
长沙全域禁烧,86万户农户秸秆禁烧宣传实现100%覆盖
三湘都市报记者从长沙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作为全域禁烧城市,截至7月1日,长沙市共向86万户农户发放秸秆禁烧宣传“一卡一信一册”,率先实现100%覆盖,累计召开“屋场会”4842场,各区县市印发禁烧通知349份,悬挂横幅标语、设立禁烧标识牌5086处。
在浏阳市永安镇,镇村干部开展“明白卡进万家”专项行动,通过逐户走访、上门讲解,将明白卡粘贴至每家每户,让禁烧政策看得见、记得住”。目前,大安村、坪头村等村已实现明白卡100%到户粘贴,真正做到“户户有卡、人人知晓”,让禁烧观念入脑入心。此外,该镇还制作普通话和“永安话”版宣传音频,安排宣传车不间断流动宣传,“村村响”每天循环播放秸秆禁烧宣传音频,将“禁令”以最直接的方式送达田间地头。
浏阳市永安镇树立秸秆禁烧罚款警示牌。(浏阳市永安镇 供图)
在长沙县春华镇,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该镇以还田为主、离田为辅,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不断提高秸秆离田能力和还田水平,宣传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或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秸秆还田机械,县级对采取低茬收割、机械粉碎和翻耕覆盖等还田利用的主体给予奖补。同时,劝导外地收割机在春华镇作业落实碎草还田要求。目前,全镇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1.5万吨,可收集量约为1万吨,已建成秸秆收储网点2个,配套各类设备22台(套),年收储能力达7千吨,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收储体系初步建成。
“村里推进秸秆禁烧已经有近七年时间,目前全村有约4000亩稻田,从2023年开始进行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此前秸秆一般是放在田里自然发酵分解。”龙瑞向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在收割早稻时,一边收割稻子,一边粉碎秸秆,做到直接还田,10月份晚稻收割后,则有专业公司捡拾秸秆,回收加工,成为农业肥料、饲料。”
捡拾秸秆处理后生产出有机肥。(受访者 供图)
除了成为肥料,秸秆还能转化为天然气、环保餐具等
在长沙粒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回收的秸秆通过秸秆处理集成机械设备,将秸秆进行纤维化处理,生产出基质、有机—无机复混肥,青储伺料等农用生产资料。
“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一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投入的成本和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让土壤微生物活跃性更强,土壤更加健康不会板结;二是通过我们的加工,废弃的秸秆变成了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做到了‘变废为宝’。”接受记者采访时,长沙粒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翠介绍,早稻通常秸秆相对较少,而且收割后马上迎来晚稻插秧,一般早稻秸秆会在打碎后直接还田,公司回收的秸秆主要来自晚稻,回收秸秆后一个星期就能处理发酵完使用到田地。“我们去年回收了3000亩地的秸秆,今年计划回收5000亩、重约2000多吨的秸秆,目前回收利用率大概在70%左右。”
秸秆处理后生产出有机肥、饲料等。(受访者 供图)
长沙通过科技加持将秸秆变成肥料,常德用秸秆编织出亿元产值的草产业,岳阳将秸秆转化为清洁生物天然气,湘潭让秸秆变身环保餐具远销海外,浏阳将秸秆变身为烟花底座……当金黄的稻谷装袋归仓后,湖湘大地的秸秆去向如今正在经历一场“大变身”。
《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和《湖南省关于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简称《若干措施》)。根据《若干措施》,我省将分区域、分作物推广秸秆碎混、翻埋、堆沤腐熟等秸秆还田技术,形成适应机械化、助力后茬作物稳产优质的还田技术。
当前,湖南正大力推进以肥料化利用为主导,饲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为辅助,基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协同发展的多元高值化利用模式,力争到今年底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在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方面培育了一批经营主体。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处处长彭晋勇介绍,湖南后续将立足湖南地理特征、种植结构、产业基础,构建“三区一圈”特色布局,优化利用路径。在洞庭湖平原区,依托水稻、油菜主产区优势,推进饲料化、基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在湘中丘陵区,围绕养殖、水果等产业,推广秸秆饲料化、养殖垫料和秸秆沼肥联产等循环利用;在湘西和湘南山区,发展秸秆养畜、秸秆栽培食用菌等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在长株潭地区,培育秸秆原料化加工企业,搭建秸秆高值化利用产业基地。
责编:叶竹
一审:叶竹
二审:朱蓉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