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1次改名想到的

  人民日报评论   2025-07-04 11:53:06

“朱云飞”“朱雀玄武”“朱雀玄武敕令”……这些名字,都是湖南郴州一位“00后”的。他在13个月内,提交11次改名申请,把改名当游戏ID刷。结果咋样?被公安局认定:滥用权利,浪费公共资源。这波奇葩操作,秀是秀,但彻底玩脱线了!

改名可以理解,毕竟咱都有姓名权,但别忘了,姓名权前面两个字是公民。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得有边界与平衡。

不只是频繁改名。现实中,有人明知官司必输还反复起诉,就为拖垮商业竞争对手;有人晚上在公园跳广场舞,却播放高声音乐,影响附近居民活动……这些滥用个人权利的行为,挤占了公共资源,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必须坚决予以抵制。

但是,除了“恶意”挤占,一些类似行为背后,也隐藏着民生诉求,需要我们加以辨别。

比如,有的人把12345市民服务热线,当许愿池、电子树洞。在某地12345年终复盘里,有反复来电者承认“没什么诉求,就是想找人说说话”,有人深夜和话务员聊了6个小时诉说心事,也有老人连续每天拨打12345——“太寂寞了,想听听人声”。面对这类“越界”的诉求,需要积极探索破题方案。像成都尝试在热线中嵌入心理咨询专线,广州开通“银发专线”陪伴独居老人等,就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之,对“占用”公共资源的行为,还是要辨证施治。“恶意”挤占的,重拳治理。对其他合理诉求,也要积极引导,提供精细化服务的同时搞好宣传,让大伙儿明白“公”字的分量,既实现共享便利又做到共守公德

咱们自己行使权利前,不妨多想一想:我爽了,会不会给别人添堵?心中有公,行事有度,说话、办事才能更舒坦,最大程度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图片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王为薇

三审:唐婷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