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17:00:42
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大福镇小尧村小学教学楼二楼,“小尧村史馆”五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这是安化县首个“红色”村史馆,展室里存放了不少“宝贝疙瘩”:墙壁上的文字,记录了小尧村的起源与发展;一幅幅老照片,展示了小尧村的历史沿革和村貌变迁。“村史馆的建成,多亏了谭老师,他无私奉献,为筹建出钱出力,吃了不少苦头……”村民们竖起大拇指。
谭盛明今年84岁,从1998年开始,他一直致力于义务讲党史、国史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小尧村是一片红土地,是安化县早期党组织重要领导人萧凯的家乡。萧凯曾在小尧村发展了17名地下党员。“如果不挖掘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不讲给下一代,可能很快就会被遗忘。通过对革命先烈事迹的宣扬,要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烈士不只是在书本里,还在我们身边。”每提起这些,谭盛明都十分激动。
2011年,谭盛明萌生了要建立小尧村村史馆的想法。“希望能让后代在家门口接受红色教育,在祖辈们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谭盛明告诉笔者,许多年轻人到城里学习、工作和生活后,对家乡的记忆越来越少。村史馆的落成将成为小尧村传承历史文化,构筑精神家园的新阵地,还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为此,他四处奔波,整理史料、争取资金,牵头修葺萧凯陵园。2013年,萧凯陵园被认定为“安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谭盛明一直坚持义务宣讲萧凯的故事,自费出版了《纪念革命先贤萧凯》一书,免费赠送给群众阅读。为将小尧村17名地下党员尘封的档案挖掘出来,谭盛明从2019年至今,先后到安化县委宣传部、县档案馆、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收集整理资料,并为萧凯同志塑像。今年,谭盛明上长沙、跑邵阳、访桃江,考察和学习村史馆建设。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村干部们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村史,搜集编写本村家风家训、致富故事;村民则把自家的老物件贡献给村史馆。
村史馆建在村民服务中心,设有萧凯陵园活动室、村史人文馆、书画馆、民俗古物馆、图书馆等。“村史就是国史、党史的浓缩,建好村史馆,有助于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提升村民自豪与认同感。”在外务工的本村青年黄能海对前辈们的辛勤付出十分敬佩,在微信群中呼吁更多青年关注村史馆的建设和家乡的发展。如今,谭盛明几乎每天在镇上、乡村两头跑,他说,小尧村红色村史馆已经成了他最大的精神寄托。“只要有人来参观,我就义务讲解、义务服务。”谭盛明说。谭盛明对红色精神的传承,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
湖南 李保
“岁月华章”银发风采展示
责编:龚琦涵
一审:龚琦涵
二审:谢峰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