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法治助推高质量发展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司法局多年来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2025-07-03 10:43:38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薇 见习记者 蒋文娟

通讯员 胡玲芳 宋资瑜

30年来,我国政府法治建设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主线,一路探索,不断创新,从曾经的“以法行政”到如今的“依法行政”,从人治管理迈向法治管理,政府也逐步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为政府、服务政府转变。

近年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司法局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法律服务、突出法治为民,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平安武陵源建设,成效显著。该局党组精耕细作抓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引领司法行政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司法行政业务考核连续3年在全市名列前茅,被评为湖南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先后多次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在全市率先创建成为“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区”,是全市唯一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候选名单”的单位。

依法行政更深入 高标准夯实法治政府建设

武陵源区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速器。制定并印发了法治建设 “一规划两方案”,全面压实党委、政府、部门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形成了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法治政府建设相关会议,聚焦重大决策、行政执法、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入研讨,为法治建设精准把舵定向。

近年来,武陵源区司法局持续健全完善法治建设制度机制。制定了《武陵源区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 年)〉任务分解清单》,让改革任务落实有章可循;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出台《武陵源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制度》等8项制度,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合法性筑牢防线。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领导干部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心骨”和“指挥官”,示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武陵源区在建设法治武陵源的进程中,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着眼于提升其法治素养、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全面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前学法等制度,带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聚焦执法人员大多数,过去一年,全区开展行政执法培训200余场次,通过以案释法、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方式,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确保执法公正、规范,为法治武陵源建设提供有力执法保障。

此外,武陵源区司法局积极创新监督模式,提升执法效能。建立“法治督察 + N”模式,法治督察与党委巡察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协同推进,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政治巡察,2024年开展法治建设实地督察1次,对法治督察和法治建设工作开展中发现的问题,按程序向区纪委监委移送线索,持续跟踪问效,确保执法公正规范。将专项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实现公共资金等领域审计全覆盖。出台行政败诉追责措施,促使行政机关提升执法质量,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法律服务更精准 高质量推进基层依法治理进程

村(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网络中的最末端,一直是最薄弱的一环,许多令政府头疼的事都出在这一环。武陵源区也不例外。

景区大拆迁导致资源再分配,产业大发展引来利益格局深刻变化,近年来基层矛盾、群众诉求出现了新动态,争讼、上访一度飙升。

如何把法治工作落实到基层?

2011年1月6日,武陵源33个行政村(社区)的法治工作站授牌成立。区委下派优秀干部到基层,所有法治工作站统一业务培训指导、统一制作服务联系卡、统一业务管理模式、统一工作台账样本、统一考评细则,成为靠前服务基层的新平台。

2014年4月6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各区县开展建立法治工作站试点工作,加快“法治张家界”建设进程。如今,以法治工作站为平台,武陵源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全区11个村(社区)获评全国或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前不久,在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社区的屋场会上,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股负责人为居民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公益反电信网络诈骗课:“不要轻信陌生来电和短信,不贪图便宜,不听不信勿转账……”

屋场会不仅是话民生的场所,更是居民在家门口接受德法熏陶的阵地。近年来,武陵源区司法局大力实施区域共进行动,创新送法下乡模式,以屋场为依托、农家小院为阵地开展普法宣传,解读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同时,该局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引导法律顾问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截至目前,法律顾问赴乡村、学校开展司法行政职能宣传2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为乡村治理注入了专业的法律力量。

“感谢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帮我们要回了辛苦钱。”2024年10月,在武陵源区中湖乡青龙垭村部,粟某握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手表示。原来,粟某等27名村民在本地某种植项目务工后,工资被拖欠。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迅速启动“法律援助+支持起诉”联动机制,联合区检察院、区法院积极协调,最终2.5万元工资一分不少地发放到了农民工手中。

这一案例是武陵源区司法局提升法律服务水平的写照。2024年以来,该局持续提升法律援助水平,为困难群众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咨询160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1件,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武陵源区司法局鼓励律师积极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2024年,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 100次,入企开展“法治体检”5次,出具法律意见23条,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6起,为企业发展撑起了法治保护伞。

法治为民更有温度 高水平保障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法治的核心在于为民,司法的温度在于守护民心。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武陵源区司法局始终秉持“矛盾纠纷应调尽调”的理念,充分发挥调解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

1998年初,武陵源区司法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景区保安全、城区保秩序、农村保稳定”的“三保”原则,结合省司法厅开展“千乡万村创‘四无’、百万大军抓排治”活动,加大民间纠纷调处的指导力度,创造性提出了民间纠纷5级调解制模式,实践后效果显著。全区村(居委会)全部实现了“四无”目标,确保了全区社会政治稳定。同年,该区被评为全省综治创建模范区县。

如今,该局深入开展“三高四新·法治护航”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建立健全多元解纷机制,成立驻法院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理顺诉调、公调等衔接联动机制,完善民商事纠纷诉前人民调解对接机制,创新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无缝对接机制。2024年,全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6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协议金额840余万元,实现了无民转刑案件发生的良好局面。

社区矫正工作也朝着规范化、信息化方向稳步发展。近3年来,武陵源区司法局切实做好特殊人群监管,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信息化核查,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全面实施分类帮教,确保了特殊人群管理有序。

武陵源区司法局凭借在法治建设各方面的出色表现,获评“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优秀单位”“全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该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高水平法治助推武陵源高质量发展,奋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平安武陵源建设添砖加瓦。

责编:李祯媛

一审:李祯媛

二审:陈佳婧

三审:杨湛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