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谋划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加速转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2 22:27:24

7月1日,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实施。这部聚焦国家资源安全与绿色发展的法律,首次创设矿业权物权登记、探采“直通车”、多元化用地保障等突破性制度。日前,汝城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汝城县以《矿产资源法》修订和新法实施为契机,按照“链主+链条”发展模式,提前部署矿业经济提质升级,以破解“矿企多、小矿多、停产多”的结构性困局,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加速转化。

汝城县在关键矿种勘探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去年延寿白云村矿段发现中型规模白钨矿,今年茶山脚钨矿边深部及走马坪区域控制性探矿成果显著,全县钨矿资源量预计突破20万吨,较原有储量增长125%。稀土勘探聚焦坪湾区域20万吨目标,初查已达9万吨,并同步推进小垣矿区锂矿资源靶心优选项目,为新能源产业储备战略资源。盈洞新田辽矿区狮形矿段铜资源于去年底实现探转采,激活社会资本参与找矿热情,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技术赋能”的勘查新格局。

矿业用地矛盾是制约矿山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汝城县落实制度创新,提前谋划用地布局。去年,在编制县级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充分听取矿山企业用地需求,将矿业用地纳入重点保障范畴。同时,提前受理小垣矿区鑫矿集团有限公司176亩矿业用地报批,完成前置审批程序,大幅缩短企业后续用地办理周期,为百年矿区焕发新生机注入动力。这一举措不仅破解了“矿合法、地不合法”的困局,也为矿山企业提供了稳定预期。

针对小型矿企占用资源、低效运行的问题,汝城县以饰面用砂岩产业整合为突破口,依法有序对汝城县马桥镇大丰坑采石场、马桥镇梓洞大排岭采石场两个矿山进行政策性关闭,对上述矿山开展剩余储量勘探评估并给予合理补偿,以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同时,对该区域综合性勘探,确认饰面用砂岩资源量达2231.93万立方米,潜在资源价值超1000亿元,为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此举依据新《矿产资源法》强化矿业权退出补偿机制,保障了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又为优势资源集中开发、规模化经营扫清了障碍。

汝城县以钨矿和饰面用砂岩为核心,着力打造“开采—加工—应用”全链条产业体系。依托钨矿资源储量跃升优势,规划建设湘赣粤钨矿产业基地,积极吸引高精尖科技企业落户,推动钨矿从初级开采向高端材料、精密制造跃迁,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沿厦蓉高速布局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配套矿区至高速出口专用通道,完善园区、矿区道路与物流等配套建设,引进智能化开采加工设备,构建“园区+矿区+高速出口”联动发展格局,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汝城县以新《矿产资源法》宣传贯彻为抓手,全面提升宣传力度。通过发放《致矿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一封信》、设立普法宣讲站等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普及新法精神,强化战略资源矿产资源特殊地位,明确采矿用地、矿业权物权属性、探采“直通车”等制度的认知,拓展矿企业融资渠道和社会资本投入通道,发展壮大矿山企业规模,激发矿企干事创业热情。

责编:梁可庭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