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涵 湖南日报 2025-07-02 21:14:1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通讯员 乔楚涵 李佳林
2015年,学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创新打造“一体两翼”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耦合;
2017年,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建成产教融合联合体与航馆航校融合体两大示范平台,形成课程升级、文化浸润、实践革新、评价优化四维驱动机制……
作为湖南唯一一所以航天命名的中职院校,长沙航天学校通过十年探索实践,最终凝练出“一核两翼四驱”的育人模式。
如今,“航天模式”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不仅培育出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更打造出全国瞩目的职教标杆,为航天强国建设输送了大批能担当、善创新的新时代工匠。
三位一体“大思政”,航天精神熔铸红色基因
一踏入学校,一条绘有北斗七星星空顶的长廊便映入眼帘,不远处矗立着一座1:10还原的长征五号火箭模型。这里,是学校精心打造的沉浸式航天文化博览园的起点,也是学校22级航空服务班学生杨雨菲开启蜕变之旅的地方。
第一次参加市三独声乐比赛时,结尾那处高音成了她的遗憾,最终只拿到了三等奖证书。看着她难掩失落的模样,学校的谢老师轻声说:“不够好,我们再练。”后来,备战省艺术技能比赛,谢老师陪着她在琴房里熬过了无数个夜晚。省赛夺冠那天,她抱着奖杯在后台哭得稀里哗啦。杨雨菲说:“现在的我,站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的镜头前,我已经能笑着跟评委分享创作思路。”
其实,杨雨菲的成长变化,正是这所中职学校“大思政课”育人成果的鲜活例证。
学校积极进行思政教育课堂改革创新,充分挖掘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展“专题式”“沉浸式”思政教学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历史现场,到毛主席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亲身参观,在第8号教室围绕《什么是顶流青春》这一主题学习讨论,还邀请《恰同学少年》的作者亲临现场,为学生们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学校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精心打造“湖湘文化、航天文化、红色文化”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形成了理论实践并重、独具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
“双轨四融”强技砺能,让技能与升学双向奔赴
领奖台上,彭茂龙胸前的奖牌沉甸甸的,折射出耀眼光芒,映照出他坚毅的脸庞。此刻,他作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材料智能制造与检测赛道争夺赛的银牌获得者,正尽情享受着三年磨砺淬炼出的高光时刻。
而在校园的另一角,2018级电子对口班的张洲榕已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他的逆袭故事始于校园里的物联网社团。高一跟着罗小红老师叩开专业大门,高二在叶义老师指导下拿下集成电路竞赛省二等奖,大学期间斩获学科竞赛奖项、发表软件专利……“考研路上的孤独与煎熬,都被竞赛场上练出的韧劲化解了。”他说,那些在实训中打磨出的航天精神,成了攻破难关的密钥。
这里不仅是技能成长的摇篮,更是升学深造的跳板。
立足湖南航天军工产业的深厚根基,学校紧扣航天产业链的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精心构建起具有鲜明航天特色的“双轨四融”课程体系,将科技的基因深深植入职业教育的土壤之中。
通过航天科技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系统规划出四维课程架构,涵盖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素养拓展课程、主题班会群。在此基础上,配套开发了13门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了航天精神元素与基础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航天行业标准向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度嵌入,航天质量文化对素养课程体系的有效植入,以及航天创新思维在主题班会中的巧妙灌入。
同时,学校还组建了由航天技能大师、思政理论专家、专业学科带头人共同牵头的“航天英才”教学团队,依托校企共建的航天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螺旋递进的教学闭环,切实达成航天精神内化于心、航天品质外化于行的育人成效。
双师赋能产教共育,引企入教注入全新动能
在长沙航天学校,学生成长的青春之路,离不开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坚实托举。青年教师杨展鹏,在此展开了一场从“技师”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之路。
2014年,已在奔驰4S店担任维修技师两年的杨展鹏,带着一身“实战”本领走进校园,成为汽车维修专任教师。面对渴望求知的学生,他深感责任重大。然而,现实很快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课堂上的“纸上谈兵”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课程内容与行业前沿脱节,培养企业所需人才面临巨大挑战。从经验丰富的“技师”到合格的“教师”,这道鸿沟横亘在杨展鹏面前。
幸运的是,学校深谙“双师型”教师对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构建了一套系统化、持续性的赋能平台。
在学校“暑期下企业实践”制度的支持下,杨展鹏每年暑假都能脱产一个月,深入本地知名汽车服务企业或4S店一线。这不仅是技能保鲜,更是他敏锐捕捉新兴岗位需求的窗口。他将4S店的真实维修案例精心转化,构建成最鲜活的课堂素材库,逐步打造出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紧贴行业脉搏的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杨展鹏而言,每一次实践都像是一次知识的“回炉”与技能的“淬火”。
与此同时,“企业兼职教师进课堂”项目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带来的不仅是精湛技艺,更是前沿动态、真实案例和深刻的职业素养要求。这让他深刻理解“企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真谛,学会从用人单位视角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教师是教育强校的中坚力量,学校将教师发展作为核心任务,通过搭建竞赛平台、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培养策略,为教师成长赋能。”校长廖万忠认为,正是学校坚定不移的战略投入,赋予了教师将最鲜活行业血液注入课堂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借“大思政课”体系,将航天精神融入学子血脉;凭“双轨四融”课程,助力学生技能提升与升学发展;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历经十年深耕,长沙航天学校构建起“一核两翼四驱”育人模式。这一系列探索成果斐然,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秀范例,将源源不断为航天事业及社会各界输送德技双馨的新时代工匠。
招生链接:
1、学校2025年计划招生985人,其中,3+2五年制大专班50人;航天创新班110人;高考实验班275人;职教高考班550人。
2、中考成绩出来后,7月3日—5日来学校进行面试、成绩审核、专业咨询,7月4日—6日(以系统规定时间为准)进行志愿填报,考生可在“第二批次志愿填报”中职学校对口高考提前批和第三批“职业院校志愿填报”中选择长沙航天学校。
3、学校地址:长沙航天学校——岳麓区映日路60号(即日起接待现场咨询)
学校网址:http://htxx.csedu.gov.cn
招生就业办热线电话:0731-88149325
招生就业办负责人:
文老师:13507490060
丁老师:13574176018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