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哨兵”守护房屋建筑安全,湖南大学这支学生团队助力“韧性城市”建设

余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2 19:09:3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500公里高空捕捉地表毫米级心跳”!近日,湖南大学星眸守城学生团队依托其自主研发的“基础设施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安全监测平台”,成功识别出长沙市某小区74栋房屋存在的沉降安全隐患,精准发现该区域房屋在两年内累计沉降-15-40mm的异常变形变形速率绝对值大于20mm/yr

图为长沙某小区异常PS点标记

不仅如此,星眸守城团队成员还通过深度数据分析和成因排查,溯源该区域房屋沉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厚度填埋土市政管道改造开挖施工产生的耦合效应。团队据此形成的专业风险溯源报告,为政府部门及时采取精准工程干预措施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该案例也标志着星眸守城团队创新技术在城市建筑安全监测领域取得实效,为落实国家全面提高城市韧性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团队成员对PS点数据进行筛查、分析

房屋建筑安全,是千家万户安心之所系。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从大建设迈向建养并重”,今后还将迈向大规模运维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安全运维成为重中之重根据调查统计,2023年全国存量城乡房屋建筑已超6亿栋,其中,接近80%房屋预计在2040年进入设计使用年限中后期。今年,湖南省计划改造1700个老旧小区,惠及24万户居民;长沙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名单。城市体检”至关重要

面对庞大的存量建筑,尤其是年岁已久的老旧低层楼房和结构复杂的高层、大跨度建筑(如体育馆、航站楼),传统依靠人盯的巡检和常规监测手段已力不从心:老旧房屋使用年限和房屋类型多样化,检测盲点多测试速度慢;高楼大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房屋结构的热胀冷缩容易掩盖结构真正的异常变形和倾斜大跨度房屋建筑变形复杂,在地面密集布设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成本动辄超万。城市级别的建筑安全监测,亟需一场技术革新亟需分类别精细化管理实现“人防”到“技防”到“智防”的要求

面对这个棘手难题,一群来自湖南大学土木、电气、自动化、金融等多学科背景的本科生同学组成了星眸守城团队。在周云教授指导下,他们将时代呼唤化为行动实践,一头扎进湖南省多个老旧社区,开展以星载InSAR为核心技术的房屋安全风险排查,通过卫星数据分析城市广域的风险点,再实地记录房屋裂缝情况、统计受损房屋数量,系统摸清了长沙市基层检测的盲区

团队成员对老旧小区进行实地勘察

基于扎实的调研和学科交叉优势,星眸守城团队提出了融合天眼(卫星)、鹰眼(无人机)和地网(传感器)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构想。为达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方案的高精度目标,团队系统性地攻克了大核心技术瓶颈:一是完善结构纵向沉降与局部横向倾斜角的计算模型及评估方法,构建了更全面、精准的建筑安全风险量化指标体系;二是创新性地在干涉相位模型中引入温度变量项,成功解决了传统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技术难以准确反演高层建筑复杂非线性温度变形的难题;三是开创性地将DS-InSAR技术与有限元模型(FEM)结合,通过精确分离热致变形,成功将结构变形监测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降至0.67实现了大跨结构变形监测预警

星眸守城团队的合力攻坚下,一张立体化的城市安全监测网络已然编织——云端哨兵500公里高空捕捉地表毫米级心跳,无人机近空精细扫描,地面传感器实时感知。这张网络不仅为城市体检、防灾减灾提供了科技利器,更为城市更新中的危房改造、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注入强大动能。

从最初的构想到技术的成熟应用,星眸守城团队走过了坚实的成长之路。从对长沙本地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及大跨空间结构的变形识别,到对台北市建筑群的风险评估,团队的技术足迹不断延伸。他们积极与政府部门、专业机构携手,提供了多份及时有效的风险预警报告。此外,团队积极探索城市健康监测的市场化与商业化的实现路径,申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为技术筑起了坚实的护城河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湖南大学星眸守城团队立足学科交叉,用智慧与创新守护着城市的坚固与安宁。

责编:余蓉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