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思法 |千年石刻何以再越千年?法治刻刀为文物镌刻文明密码

  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2025-07-02 17:34:58

杨友林

当永州朝阳岩石刻在污水渗流中闭门谢客,当浯溪碑林千年字迹在风雨与触摸中悄然漫漶,我们如何守护这些镌刻文明的“石头史书”?是坐视文明在风雨中斑驳?还是让法治成为文明的刻刀?永州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为利剑,最终催生《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这部全省首部石刻类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书写了法治守护文明密码的生动答案。

永州路径的独特价值,在于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为引擎,驱动了从个案监督到类案治理直至专项立法的法治进阶。面对朝阳岩污水直灌的窘境,检察机关刺穿表象,直指石刻保护中权责模糊、预防缺位、活化失范的结构性沉疴。司法权展现出能动性:从被动“纠错”转向主动“建制”,以一体化办案机制撬动系统性变革。短短数月,污水管网让朝阳岩重焕生机;300万元危岩加固工程守护道县月岩;“政府+社会”创新模式催生全国首个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司法监督的雷霆之力,为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石。

暴露的治理软肋直接推动了《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的诞生,实现法治路径的跃升。这部开创性地方立法,以十一条“小快灵”条款精准发力:推行“委托乡镇执法”机制,将法治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对擅自拓印设定梯度罚款,让条文“长出牙齿”,破解执法疲软顽疾。司法亮剑与制度筑堤完美衔接,法治填补了文物保护的长效空白。

更深层的智慧,在于为“保护与活化”的永恒矛盾找到了黄金平衡点。石刻保护的困境犹如浯溪碑林的缩影:封闭则文脉断绝,开放则加速消亡。《规定》第五条以法治智慧破题——让“实体隔离与数字展示并行”。当游客在数字馆中沉浸式感受颜真卿的磅礴笔意,真实石刻则在监测系统守护下安然沉睡岩壁。法治在此划定的不是禁区,而是文化遗产得以“呼吸”的可持续空间。它超越了二元对立,让游客的惊叹与石刻的千年生命在法治框架下同频共振,奏响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和谐乐章。

石刻无言,法度有声。永州以公益诉讼为发端、以地方立法为落点的探索,昭示了一条清晰的文物保护法治路径:司法监督敢于“亮剑”,刺穿治理沉疴;制度创新精于“筑堤”,构建长效机制。当千年石刻在法治屏障下得以继续呼吸,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岩壁凿痕,更是中华文明奔涌不息的精神河床——法之所立,文明所系,终将穿越时间洪流而巍然长存。

我是九嶷山下的杨哥,法治思维,思虑法治!

责编:雷昕

一审:雷昕

二审:杜巧巧

三审:杨湛

来源: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