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2025-07-02 16:43:16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陈洁 陈俊)“这么热的天,又是周六,真没想到法官能专程到店里帮我们调解,太感谢了!”房东张某握着法官的手,声音里满是激动。一旁,租客范女士也一扫愁容,快步迎到门口,连声道谢。这场发生在饭店里的调解,背后是一段持续已久的租赁纠纷。
承办法官细心释明协议内容
从2016年起,张某将这个门面租给范女士开饭店。2021年,双方续签了6年合同。为了生意更好,2023年,范女士拿出积蓄投入了100多万重新装修。谁料想,2024年4月,生意遭遇“寒冬”,范女士未能按期缴纳租金,到了10月份,已欠付6万余元租金。
“电话打不通,催也没用,我实在没办法才告到法院。”张某很无奈,“按合同约定,她这情况够解除合同了。我要求她支付欠付的租金,并将门面恢复原状后退还。”
而范女士这边也有一肚子苦水:“现在餐饮太难做了!旁边都关门三家店了,我能撑着开门就不容易了!而且旁边房东都降租了,我这租金按合同每年还要涨10%,比旁边贵了一倍多,实在扛不住啊!希望房东考虑实际情况降点租金,要是现在解约,我这投进去的装修款可就全打水漂了!”
到了开庭那天,范女士已拖欠了14个月的租金,金额达10万余元。承办法官陈俊陷入沉思:一边是理,张某按合同催租合理合法,范女士确实严重违约,租金拖欠问题若不解决,后续矛盾只会加剧,房东权益必须保障;一边是情,范女士苦心经营十年,生意艰难是事实,逐年递增的租金压得她喘不过气,刚投的百万元装修款,一旦解约也将血本无归,这也不符合物尽其用的道理。
尽管开庭前后法官多次组织调解,但两边都憋着一股劲儿,效果不佳。承办法官陈俊并未放弃,他认为调解是解决这个“疙瘩”的最好法子。于是在周六,他来到范女士的饭店,把调解桌搬到了充满烟火气的小店里,推心置腹地跟双方说:“张某,范女士确实不容易,这投入大家都看得到。”“范女士,欠租这么久,张某的难处您也得体谅。合同有约,诚信是金啊!”法官的话如同暖流般,一点点融化了之前的坚冰。
张某和范女士不再“针尖对麦芒”,各自敞开了心扉。最终,汗水换来了和解:张某同意适当调整租金涨幅;范女士承诺分期支付欠租。这份险些“散伙”的6年租约,在“缝缝补补”后得以延续。
从庭前到庭后,承办法官陈俊始终站在当事人角度分析案情,以“合则两利”的道理劝说双方,用“将心比心”的同理心抚平情绪更凭借“如我在诉”的责任感,把纸上的方案“钉”进了现实。“能帮老百姓把揪心事儿解决了,周末加个班,值!” 陈俊露出欣慰的笑容。
此次纠纷的成功调解,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雷锋家乡绽放的又一朵“和谐之花”。一直以来,雷锋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定分止争。下一步,法庭将继续坚守司法为民初心,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组稿:曾雨田
责编:雷昕
一审:雷昕
二审:杜巧巧
三审:杨湛
来源: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