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献给“地下支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1 11:53:2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日讯(通讯员 陈晖昆 李细田 陈奎真)今天,岳阳县公田镇大塅村板桥支部党日活动中,重温“地下支部”的故事,感受革命先贤的情怀。沿着“地下支部的足迹,一杯茶水伴随着一路讲解,在节俭氛围中进行

讲好历史事迹,传承红色基因。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巴陵烽火》是岳阳县人民革命史资料的集成。这一部党史中,记录了1937年前后,岳阳县地下组织的具体情况。10多个区委(中心支部)和32个支部中,板桥和小湄两个支部属于现在的大塅村。

板桥村民有爱国报国的传统,抗日和南下部队的烈士墓,村民自觉并义务性守护至今,近90年来有几代人在接力中。2014年被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后,巡查责任人员依然是义务性的,村民从不推诿,倾注着亲人坟墓一样的感情。村民义务守护烈士墓,就源自于地下党员的发起。《血火新墙河》抗战纪念片摄制时,田野调查组发现了保存最完好的烈士墓园在板桥村,将镜头定格在纪念片的开篇。

板桥当年的地下党员,都出自平民家庭,极少数人牺牲外,大多做了一辈子的普通人。早期党员陈怡,1937年7月与康迪同时入党,几经波折后来享受离休待遇。他晚年在岳阳市区居住时,乡亲进城都把陈怡家当成驿站,简单的吃住中充溢着饱满的乡情。

大塅村是历史文化名村,在村史和家风馆中,对“地下支部”以红色文化有专栏陈述。用红色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是本次党日活动的出发点。原地下党员亲属代表表示,村庄发展就是家园幸福指数的提升,会主动做和美乡村的带头人。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