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里奏响生命乐章——记“全国文明家庭”赵长军家庭

    2025-07-01 11:19:1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雨菲 赵倩倩

6月下旬,记者来到宜章县江梦南的家中,赵长军和江文革夫妇正在看女儿社交账号上新发布的视频。二人把视频进度条一遍遍从结尾拉到开头,笑容里满是自豪:“梦南和女婿去攀岩了,看,她又突破了自己的纪录!”

江梦南当选“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她的家庭用爱和坚持,在无声世界里奏响生命乐章。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赵长军家庭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1992年8月,宜章县教师赵长军在女儿的出生证明上,郑重写下“江梦南”,寄予“梦里江南”的浪漫期许。然而命运在半年后转折,一场高烧引发小儿肺炎,因用药导致江梦南患上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四处求医无果后,亲友们建议把孩子送往特殊学校,但赵长军夫妇心有不甘:“我们希望女儿能开口说话。”

希望的萌芽始于一个魔方球。当玩具掉落,一岁零4个月的江梦南第一次发声求助,那声模糊的呼唤,如同穿透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赵长军夫妇大喜过望,决定将女儿当作正常孩子养育,一遍又一遍教导开口说话。由于听不见,孩子不能感受到发音位置,他们就让女儿抚摸自己的喉咙,感受发音震动,练习“听”和“说”。

漫漫人生路,风雨几度秋。为了让女儿免受自卑情绪困扰,赵长军夫妇主动给解释,让大家不要在女儿面前展露出异样。当懵懂的江梦南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不同时,父母用朴素的道理开导:“听不见和戴眼镜没什么不同,与其耿耿于怀,不如坦然面对。”

平等包容的教育,奠定了江梦南自信的基石。带着这份坦然,她展现出惊人的韧劲。

“打小,梦南就很有主见。”赵长军夫妇向记者回忆起女儿不服输的个性,一切恍如昨日——

小学举办运动会,擅长跳绳的江梦南,却执拗地报名参加乒乓球比赛。“她总觉那个更有挑战性,但她一天乒乓球也没学过,上去就被刷下来了。”

小学毕业面临升学,江梦南坚定报考县里的重点学校。女儿要到离家百里之外住校学习,赵长军夫妇虽万般不舍,但依然选择尊重女儿。

第一次考试失利,赵长军夫妇一度暗自庆幸孩子能留在身边,但得知市里初中开放招生,还是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女儿。

江梦南第一次参加高考过了一本线,她却自觉未发挥水平,执意复读。面对旁人的不解,父亲赵长军的话语掷地有声:“人生的机会能有几次?想考就要去考!”

宜章县“好人之城”滋养向善之心,邓盘瑛等“中国好人”始终关怀江梦南的成长。与此同时,父母用爱构筑的“声场”,平等、尊重的沟通氛围,托举江梦南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自由泳、攀岩、骑行……江梦南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在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先后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清华大学的博士。2021年,央视《感动中国》为她写下颁奖辞: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

尽管山水相隔,赵长军夫妇常常克制自己的思念,不过多干扰孩子的生活。但当学习压力如山袭来,江梦南第一时间拨通的仍是父母电话。这份默契与羁绊,是穿透距离最温暖的声波。

如今,这个“被无数次写进作文里的女孩”,已奏响精彩的生命乐章。2024年5月,在西湖大学做博士后的江梦南,和清华大学的同学结婚了,小两口收获了全网的祝福。今年,郴州市与潇湘电影集团以江梦南的真实事迹筹拍电影,希望向世界传递更多爱的力量。

责编:刘雨菲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