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1 01:26:17
三湘大地,矿产富集,拥有有色金属矿种40余种,已探明储量21种,其中,钨、铋、锡等保有储量居世界前列。
湖南郴州,已有2000多年的采矿史,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作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主阵地,2024年,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132家实绩企业(含矿贸)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同比增长82.3%,有色金属新材料获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从深埋地下的资源,到冲刺千亿产业,郴州高新区走出了一条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传统产业改旧育新
初夏时节,走进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郴州钨制品分公司(以下简称郴州钨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AGV 无人搬运车穿梭其中,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
(郴州钨公司航拍图 企业供图)
“只需在操作屏上输入指令,就可以实现连续自动进料、给料和出料。”看着眼前自动化场景,郴州钨公司党群工作部(综合部)部长徐利强感慨万千,“以前进料完全依靠工人一釜一釜地煮,不仅成本高,效率也低,一天生产的仲钨酸铵(APT)不到20吨。”
钨,作为一种稀有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因其高熔点、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机械加工、电子通讯等领域,因此也被称为“工业的牙齿”和“高端制造的脊梁”。
2016年前,由于郴州钨公司生产产品单一,产能落后,面临持续亏损。在经历改制后,成为中钨高新的直管企业、中国五矿钨制品生产、科研经营基地,主营钨化合物及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务,实现了“老树发新枝”。
2023年12月,郴州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具有郴州特色的“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新材料优势产业,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特种钨基新材料粉末智能生产线 摄影 曹菲)
在“三化”转型的背景下,同年,郴州钨公司的特种钨基新材料粉末智能生产线也启动建设。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技术装备等方式,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率达9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15%,“从开工到生产,只花了8个月,刷新了‘郴州速度’!”徐利强说,2024年,该公司APT产量突破15000吨,获得湖南省工业制造企业单项冠军。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5G+工业互联网、AI质量管控等技术融合,构建了从原料加工到成品产出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的典型范例。2024年,获评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车间”。
生产车间窗外,中心花园绿意盎然。而过去的景象,远不如这般宜人。“那时候空气里总有一股刺鼻异味,窗户外面总是会落一层厚厚的黑灰。”回忆起当时情景,徐利强仍记忆犹新。
深耕钨加工数十年,13万余吨露天堆积的钨渣,一度成为郴州钨公司的发展之痛。
2019年,深陷绿色发展困境的郴州钨公司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开启了全面整改,投入12500万元用于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升级工艺与改进装备,革新废渣废气废水处理技术,全方位、多角度打出了一套从源头消减、过程循环到末端处置的组合拳。今年1月,国家工信部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绿色制造名单,郴州钨公司成功获评“国家绿色工厂”。
踏着智能与绿色的发展之路,郴州钨公司由此同时登上“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两座“高峰”。
新兴产业培优塑新
油压、铸型、抛光……在金福银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福银贵)透明工厂里,一排排机器正有序运转,快速雕刻出模具,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对产品进行喷砂、抛光。
(白银城大厦 摄影 曹菲)
“以前银锭都是按吨卖,附加值不高,如今做成银器具、银饰品后,价格跃升数倍。”金福银贵总经理王强介绍,为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乘着消费升级的东风,2015年,金福银贵应运而生,成为母公司湖南白银股份有限公司(原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延链补链、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
展柜里,一个镌刻着百位不同历史时期书法家写的“福”字水杯,引得不少游客注目。“百福银杯是我们结合郴州‘福城’IP设计的,寓意百福齐臻,该产品整体重量约180克,采用了传统錾刻工艺与现代抛光技术,很受市场欢迎。”说起自家产品,王强语气中透着自豪。
一款银杯,缘何赢得市场青睐?“质量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活力之源’。”王强一语道破关键。针对国内消费者喜好和需求,不断开发新的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目前,该公司产品涵盖饰品、茶具、餐具、银杯等八大系列。
近年来,郴州高新区开展“有色金属产业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加速新技术、新工艺等融合应用。
借助政策东风,金福银贵加速转型升级,从零敲碎打的手工制作,到建成全流程机械化生产线,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当新质生产力在不断赋能高质量发展时,传统手工艺亦在展现其独特魅力。生产线的另一边,手工师傅正对一件件银器进行锤碟、刻花、掐丝,指尖流转间,一个个绚丽多彩的图案便纹绽放在银胎之上。“我们将景泰蓝刻于银器之上,不断提升品牌力,带动非遗进入寻常百姓家”。
深耕银制品深加工十余年,金福银贵锻造技艺早已炉火纯青,如今,又向着白银文化“富矿”迈进。白银城的开业,开启了金福银贵的“工业文旅”之路。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透过玻璃看到银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制作流程,了解白银的前世今生,还能参与体验制作白银餐具。白银城也由此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湖南文旅新业态示范基地。
(白银城特色展览区 企业供图)
更令王强高兴的是,“白银+旅游”新模式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前来,“我们这基本每天都有韩国游客来参观购物。多亏了园区职能部门多次上门提供的一对一解答政策和业务指导,现在我们发展信心更强,底气更足了。”今年6月,白银城被列为境外客户离境退税店。
文旅牵引,创新助力,新兴产业“一路生花”。截至目前,白银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862人,1-5月份,金福银贵实现销售收入1900余万元。
“产业兴则郴州兴。有色金属作为郴州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郴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园区坚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色金属工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出积极向上状态,今年1-5月规模以上有色金属新材料企业产值同比增长70.9%。
责编:罗徽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