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1 08:48:00
文丨王冬媛
近日,很有幸拜读桂东诗人、中国诗歌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钟伟权先生的诗集《诗梦声声》,百余首诗歌有如蜿蜒灵动的沤江,既承载着桂东大地的文化基因,又折射出个体生命的温度与哲思,我尝试浅谈诗人如何以质朴语言为舟楫、在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的双重维度中摆渡诗意。
自然意象:桂东精神的生态书写
诗人笔下的自然,既是具象的风景,更是精神的隐喻。
《海》以拟人化对话构建“人海相望”的哲学图景——“海问/你/看我为何/为何看我”,海的辽阔与人的渺小在凝视中达成和解,最终指向“纳百川”的湖湘胸襟。
《雪》则如一幅动态民俗画卷:“飘在天下父亲的白发上”“飘在天下母亲盼儿归的思念里”,雪花成为代际情感的意象,在“长城内外”的飘洒中完成了诗意表达。
《小草》在齐云山的冰雪银装下演绎生命韧性,当阳光将银装“悄然化为烟雾”,石缝中“屈伸出来的那些生命的绿”,恰似桂东儿女于逆境中勃发的精神力量。
人文情怀:乡土湖湘的伦理图谱
钟伟权的人文书写始终扎根乡土伦理。
《父亲》以“书”与“歌”的双重喻体解构父爱——书名是父爱,书号是尊老爱幼;歌词写满“林海涛声”与“田园耕耘”,将农耕文明的劳动美学融入血脉。
《农民》四段排比如土地般厚重:“他们是衣食父母”“他们是高贵父母”的递进式“宣言”强调了劳动者的尊严。
《半条棉被》更从叙事中淬炼出精神内涵,女红军剪被的细节让“鱼水情深”具象为可触摸的温暖。
语言风格:质朴表述的诗意辩证
诗人的语言遵循着“质朴即深刻”的美学。
《缘》以格言体道破因缘真谛:“可遇不可求”的淡然与“如愿圆梦”的期许,构成辩证的生命观照。
《网络》用“相思亭”“咖啡厅”等生活化喻体,将虚拟空间锚定于人间烟火。
《时光》则展示蒙太奇般意象——悉尼蓝山的“姐妹峰拥抱朦胧时光”,情人港的晚宴举杯“为明天祝福”,在时空跳跃中完成存在之思。诗歌大量白描式语言,真情实感恰如沤江之水,自有清冽力量。
个人觉得,有的诗作在思想挖掘方面可以更加开阔,如《小草》的生命礼赞若能与更广阔的历史语境互动,能迸发更大能量。在形式上,《农民》《网络》等作品的结构趋同,可尝试更多元的形式探索,语言也可更加锤炼和雕琢。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