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那些事儿丨志愿者郑能量:《三湘都市报》坚定了我传递正能量的决心

王智芳   三湘都市报   2025-06-30 22:38:08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彭治国 王智芳

2020年,新冠病毒阴霾笼罩华夏大地,《三湘都市报》持续报道了一位普通的长沙小伙,他以凡人之躯点燃希望之光,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新时代的担当——他,就是“90后”志愿者郑能量。

时光荏苒,五年转瞬即逝。值此三湘都市报迎来30周年报庆之际,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郑能量,通过回访这位逆行英雄,探寻他这五年间的成长与蜕变。

【回顾】

逆行武汉让他更加珍惜美好生活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千家万户正围坐团圆。而郑能量却紧盯着手机上跳动的数据:武汉封城,公交停运、物资运输受阻,医务人员出行难……每一条消息都重重敲在他心上。

“我不能坐视不管!”这个念头瞬间在他心里扎了根。大年初一清晨,长沙街头还透着年节清冷,郑能量已开着自己湘A牌照的小车,载着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驶向武汉。

出发前,他在朋友圈写道:“若我命丧疫区,就把骨灰无菌处理后撒长江,报答祖国、家人、老师、朋友,还有我的理想。”没有豪言壮语,却满是普通人的家国情怀。

郑能量(左)在武汉送一名护士上班。受访者供图

抵达武汉后,他加入志愿者队伍,开启“连轴转”模式。每天清晨5点,城市未醒,他已出发接送医护;深夜12点,万家灯火渐熄,他还在转运物资路上……40多天里,他行程超1.5万公里,服务近800小时,是医护的“摆渡人”、物资的“搬运工”,甚至当起患者的“临时家属”。

“武汉的很多事情我都忘记了,既有无意的忘记,也有有意的忘记。”武汉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平和,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我想把这种珍惜放在心底,融入生活,付诸行动。”

【成长】

离开原单位考入同济大学求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郑能量逆行武汉的事迹经《三湘都市报》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赞誉。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

宁乡市某村,郑能量资助3名小孩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学费。受访者供图

他先后荣获“湖南好人”、2020年度感动湖南十佳人物等多项荣誉,还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病毒先进个人”,成为长沙文化旅游形象大使。面对这些荣誉,他始终谦逊:“我不是英雄,只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他还将《三湘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授予的2万元奖金捐出,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希望这份爱心能够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

“武汉回来之后,让我意想不到的就是各种荣誉蜂拥而至,也给了我太多我这个年龄和身份不匹配的高度认可与信任,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更是一种强大的压力。”郑能量说。

在这种压力的淬炼中,他选择静下心来继续学习。

2023年4月,郑能量辞去原单位工作专心备考,次年通过全国联考,考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为一名学生,身份也随之转变。

如今,作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4级工商管理专业4班班长,郑能量在校园里和其他学子一样,埋头于书本知识,为梦想拼搏奋斗。

但那段在武汉的经历,始终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珍贵,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回报社会的决心。”郑能量说。

在学习之余,郑能量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勇敢担当,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感恩】

“《三湘都市报》坚定了我传递正能量的决心”

“《三湘都市报》作为一家在湖南享有盛誉、充满情怀的报纸,给了我很多信任和支持,也给了很多像我这样的平民子弟被看见的机会。”郑能量坦言,他的成长与进步,也离不开这份被看见的契机,“我也对报社充满了感恩与难忘之情”。

郑能量说,《三湘都市报》记录的市井烟火气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也塑造了他对生活的看法。

“我是看《三湘都市报》长大的一代人,也从这里面学到了一些表达、理解和自己做人做事的一些行为准则。”郑能量说,“《三湘都市报》的报道,对我而言是鼓励,更是鞭策。它让我明白,我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他人,也更加坚定了我传递正能量的决心。”

“中国有句老话讲得好,‘以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我并没有见过多大的乾坤,我只是棵小草,所以在看到别的小草命运得到滋养的时候,我想那应该是一种很幸福的状态。”如今,郑能量积极投身各类公益活动。他把在同济大学获得的奖学金全部用于资助10个残疾家庭子女读书。

“我想传递这种幸福,传递这种真善美,这也是我坚守的东西。”郑能量说。

责编:王智芳

一审:王智芳

二审:丁鹏志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