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群: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

  科教新报   2025-06-30 17:12:1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黄彬

“阳老师,您好,我是丽芳,我已顺利通过县高中教师招聘笔试和面试,即将踏上三尺讲台,与您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感谢您的悉心关怀和谆谆教导,才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6月28日上午9时,新宁县芙蓉学校教师阳群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学生丽芳的激动声音,让她心头涌现蜜糖般的甘甜。

2000年投身教育事业以来,阳群先后耕耘于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学一线,获得了邵阳市书香教师、新宁县骨干教师、新宁县优秀教师、新宁县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20多项荣誉。二十五载春秋,她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奉献为笔、爱心为墨,用温暖呵护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书写着新时代教育人的动人篇章。

课堂上的“魔法师”

时光回溯到二十多年前,阳群第一次走进教室,目光落在角落里的小丽芳身上。怯生生的她满眼的不自信,回答问题时声音细若蚊蝇,手指紧紧攥着课本,身体还微微发抖。后来阳群才知道女孩家里出现了变故,生活的重担早早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上。从那时起,阳群的目光便多了分温柔和亲切。课堂上,她总会不露痕迹地捕捉丽芳的眼神,用鼓励的目光为她注入勇气;课间,她拉着丽芳的手,像春风化雨般开导:“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老师,老师会一直陪着你,帮你渡过难关!”渐渐地,丽芳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在爱的滋润下,越来越多的“丽芳”破茧成蝶朝着人生幸福的方向茁壮成长。

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阳群创造了兴趣、互动、科技、思维、情感、评价“六维课堂”教学法,她以“师生情景剧”点燃兴趣点亮课堂,配合特殊的“乡音”激活拗口的口语;她独自设计“单词糖果盲盒”和“王子语法游戏”,让枯燥的课堂秒变“英语乐园”。她用笑声点燃了学生对英语的热情,从被动的接受变为快乐享受。2016年至2024年,她所带班级平均分提升30%,学生从“怕英语”到“爱表达”,连续多年任教的学科评价年级组第一。家长赞誉她是“让单词长出翅膀的快乐魔法师”,同事说她是“魔法课堂达人”。

同事眼中的“好榜样”

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必须要有一缸水,乃至一江水。为突破英语教学瓶颈,阳群像一块永不满足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在教学的海洋不断汲取养分。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她捧着听课本认真记录的身影;放学后,她伏案备课的背影与夕阳为伴;家里的台灯下,英语新课程标准被翻得卷了边,密密麻麻的笔记写满了对教育的思考。凭着对教师的热爱和教育匠人的执着,她在“求知”和“授业”路上“双线奔赴”永不止步:她通过了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16门课程;通过成人高考攻读英语本科,拿下英语六级和专业四级证书;2005年又通过日语考试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她在中国科学院心理咨询培训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不懈的学习经历,不仅丰厚了她的学识底蕴,更磨砺出她教育者的智慧光芒。2020至2021年,她在新宁县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六年级英语评价中连续斩获二等奖;2012至2024年间,她在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中10次摘得一等奖桂冠。

除了忙于课堂教学,她还担任英语教研组长之职,每天还得面对烦琐的行政事务。她带领团队从零起步申报课题。买书籍、访专家、熬夜研讨,终成功立项市级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课题推进中,她组织开发校本课程,创新项目式学习,成效显著: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收入囊中,课题组2篇论文发表,6篇获省级奖项,3个教学案例斩获省级荣誉,学生英语实践活动获市级嘉奖3次。

优秀团队的“领头雁”

2022年金秋,阳群带着二十五载教育积淀,走进新宁县芙蓉学校这片沃土。她以“探索两有教学,打造幸福芙蓉”为笔,以严谨与创新为墨,千方百计为学校的全方位育人注入新的活力。

她积极推进阅读教育和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校园成为传承文化的沃土。“绿色班级”和“书香班级”的建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学校先后获评邵阳市“最美校园”“书香校园”,她本人也被评为邵阳市“书香教师”、新宁县“优秀阅读推广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学校全面提质发展,阳群带领大家共同探索、共同努力。她如一名指挥若定的交响乐指挥家,让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舞台尽情地绽放风采。骨干教师示范课上,她以身示范;青年教师公开课中,她悉心指导;青蓝工程里,她甘为人梯。三年时光硕果累累:何潘洁、左艳红老师在省级赛场崭露头角;李玲春、张美玲等7名教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30多个班级在各类舞台摘金夺银。2022至2024年,作为主备人的她带领学校五个学科组在省集体备课大赛中获30个省级奖励,本人获省三等奖2次。

二十余载春秋流转,阳群始终以赤诚之心守护教育热土,正如她日记所记:“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忘初心待花开!”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