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学创新”赛场!全省中职教师比拼硬实力

刘镇东   湖南日报   2025-06-30 16:43:5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 通讯员 朱川湘 杜佳琳

当传统教学智慧碰撞前沿教育理念,当三尺讲台变身创新实践的舞台,一场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深度探索在长沙拉开帷幕。6月28日,2025年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交流活动闭幕,湖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王红冰、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颖、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彭文科等领导出席活动。该活动旨在培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规模创历史新高。11个市州举办市级活动,参加市级活动的作品达1276件,最终288件优秀作品参加省级活动。

10小时变1分钟,AI助力课堂创新实践

利用隆平水稻博物馆的不同展厅,引导学生探究水稻起源、虚拟体验“禾下乘凉梦”并绘制时间脉络图,层层递进地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引入VR体验节气特征,利用词韵对比区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以粮食安全视频为情境,通过提问“袁老为何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来理解认识改造世界的目的……沅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吴思老师,以“三环六步教学法”深度解析《实践出真知》,通过线上云课堂、理论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哲学原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实践案例,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领悟知识真谛。

“这是不是你平时画插画的样子?一幅插画要画10个小时,可能最后效果还不好,今天我们利用AI进行绘制插画,原本10小时的时间,仅需1分钟便可完成。”冷水江市经济贸易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段霞老师以《AI数字化赋能紫鹊界贡米包装插画设计》为课题,大胆采用分层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农产品包装设计巧妙融合,带领学生在真实项目情境中锤炼专业技能。面对其新颖的教学方式与前沿的课程内容,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活动现场,教学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教师们的风采熠熠生辉。台下观摩的老师们纷纷举起手机,或拍摄精彩课件,或录制教学片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宝藏”。

强化融合创新,拓展技能人才培养新赛道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破茧成蝶的成长之旅。谈及备赛历程,吴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政课老师,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让创新思政课教学是最大的挑战,从脚本构思到素材搜集,再到剪辑合成,每一步都得自己摸索。”段霞也深有同感:“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能力提升,无论是专业功底、演讲表达还是技术创新。”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新版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对接产业发展岗位需求,体现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赵琼花说,参赛作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互动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均有创新,并涌现出大量高水平微课原创。

湖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王红冰表示,参赛作品实现了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工科类、农医与现代服务类等23个科目全面覆盖,其中,劳动教育、素质教育课程参与度显著提升。从今年的参赛结构看,“文秘+信息技术”“美容美发+化学”等跨学科设计涌现,从侧面揭示了融合创新的良好趋势,充分彰显了湖南中职教师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的“匠心”情怀。她强调,唯有持续改革创新,推动“知识—能力—素养”一体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复合型“湖湘工匠”。

此外,后期还将遴选一批优秀作品,列入湖南省教科院“湖湘职业教育大讲堂”,向全国推广。

责编:刘镇东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