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展有话说⑫丨戴上面具,解锁“傩”的狂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30 17:59:3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瀚潞

你听说过傩吗?一人,一难,是为傩。

面对未知,先民们戴上面具、佩戴法器、起舞,与神灵对话,祈求福祉。

屈子笔下,《九歌》的巫音曾震荡沅湘;沈从文的眼中,傩腔是永不褪色的“楚声”。

傩是先民在困境里开出的文化之花,用仪式的外壳包裹着对世界的哲思。

而在科技奔涌的今日,傩以何模样存在?

湖南美术馆的傩面具艺术体验展给出了答案。90后策展人黄嘉以当代视角解构南方傩文化,用沉浸式游戏解构古老仪式。


游戏的第一章,到历史烟云里去寻找傩的踪迹吧。

从屈原的《九歌》到沈从文的《还原》,

从侗傩“咚咚推”的锣鼓声声,到南岳神戏的腾挪跳跃,

从赤足踏过炭火的紧张,到以刻刀雕琢傩面具的细致。

在湖南的云雾深处与苍莽群山间,从远古走来的傩文化,大多保存着较原始的形态。


游戏的第二章,去参加一场傩的狂欢吧。

傩舞始,鼓点起。

“开始是傩舞,一小段一小段的。这是在请诸方神灵,请来的神也是人扮的,戴着面具,踏着锣鼓声舞蹈一回,算是和这个村结下了交情。”

“神灵中有观音、魁星、财神、判官,也有关公。村民们在台下一一辨认妥当,觉得一年中该指靠的几位都来了,心中便觉安定。”

“于是再来一段《打赤鸟》,赤鸟象征着天灾;又来一段《关公斩妖》,妖魔有着极广泛的含义……村民们抚掌而笑,又闹哄哄地涌回祠堂,继续观看。”

人间烟火与神佛之光悄然交织,古老仪式里藏着质朴的生存智慧。


游戏的第三章,选择你的观展路线。

从远古的篝火旁到现代的霓虹下,人类始终在寻找答案。

当先民将对生死的困惑、病痛的恐惧、与他者相处的迷茫,化作傩戏里的面具与舞步,他们用仪式搭建起“自我”与超自然“他者”的桥梁。

时光流转,我们依然在追问相似的命题:如何直面无常?怎样安放焦虑?怎样在关系中寻得平衡?

面对这些,你会选择自我还是他者?

在“自我”,看到傩的生老病死。

在“他者”,看到傩的喜怒哀乐。

或许,我们能在先民留给我们的这些古老又鲜活的文化符号中,汲取跨越时空的力量。


游戏的最终章。

我们在森林相逢。

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

傩以仪式为形,凝聚古人对自然、生死、自我的哲思,是探索世界、生命与关系的智慧结晶,至今仍启迪着我们的思考。

傩的踪影渐远,

而自然,亘古常新。

此次展览展期至9月15日。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