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16:23:06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30日讯(记者 王璐 实习记者 邓丽楠 后期 曾铭堃 通讯员 严丽)在医疗全球化与健康需求多元化交织的时代浪潮中,公立医院如何突破传统框架,既接轨国际前沿,又坚守惠民初心?作为中国公立医院国际化发展的“标杆样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际医疗部(XIMC)给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2025年6月20日,《大众卫生报》专访XIMC核心成员董超医生,深入探寻这家机构如何在国际化与普惠性的平衡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记者:董医生您好!湘雅医院国际医疗部(XIMC)近十年被誉为中国公立医院国际化发展的标杆,您作为核心成员能否谈谈XIMC如何平衡国际化高端医疗与公立普惠服务的呢?
董超:感谢关注!XIMC的初心是“立足湘雅,服务全球”,既要对标国际顶尖标准,也要让优质医疗资源“可及、可享”。十年来,我们与美国耶鲁大学(YALE)、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MOREHealth、美国斯隆癌症中心等全球顶尖机构深度合作,引入国际诊疗教学规范和管理体系,搭建了全英文服务、创新药械绿色通道和商业保险直付等流程,吸引全球患者和专家。同时,我们通过JCI认证严格把控质量,病房配置、医护配比均达国际一流水平。
记者:国际合作如何反哺本土医疗?
董超:比如微创技术、肿瘤综合治疗方案,我们通过全球会诊和多学科协作,将国际经验转化为适合中国患者的诊疗模式。同时,依托“福庆计划”“振翩引智计划”,派遣青年医生赴耶鲁、匹兹堡、哈佛大学等机构学习,再将技术带回国内,同步进行适应中国国情的“二次转化和创新”。
我们深知医疗品质是生命线。我们首创“防筛诊治康养 六位一张网”模式,推行“无噪音病房”“无痛病房”“无饿病房”等人性化服务,让技术AI赋能人文关怀。
记者:面对疑难重症的挑战,XIMC是如何应对的呢?
董超:我们组建了国际会诊团队,聚焦罕见病、复杂肿瘤、危重症等。十年通过高水平院内MDT团队和国际iMDT平台,顺利完成国际会诊案例逾百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场次中,因为时差关系,大部分是专家们利用节假日和下班时间(甚至春节期间)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完成的,充分体现了我国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专业主义和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合作精神。
记者:从您的角度来看,XIMC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超:公立医院姓“公”,普惠是责任。XIMC未来十年,拟与高公信力机构合作共同设立“低收入特殊群体专项纾困基金”,对高值会诊、药品和治疗进行补贴;同时,与优质签约国际和国内高端商业保险合作推出“梯次支付计划”,降低免赔额和患者自付压力。此外,我们通过“国际多学科诊疗团队”,将顶级专家资源贴心精进的服务下沉至家庭,培养“24*7全天候全周期线下和云端国际医疗队”,形成可复制可拓展的“XIMC-AI智能体”,汇集全球和本地患者。
我们深度参与华为IDEAHUB可穿戴设备心脏电生理疾病筛查科研项目,覆盖1.6亿华为设备用户。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区块链+医疗AI+可穿戴设备”技术,推动数据共享和资源下沉,让更多国内外患者受益。
记者:对于XIMC未来发展,您有哪些期待?
董超:XIMC的过去十年是湘雅蓄力出海“破局”的十年。也是我个人成长的十年,2017年我代表湘雅医院参加美国肝脏年会,并做口头报告,2018年和2022年代表XIMC主持了省卫健委指导培训赴中东迪拜及非洲津巴布韦中医师的医师执照考试培训工作。
未来,我们将深化“医教研旅康养”六维战略,推动医疗资源“出海”,助力“一带一路”健康合作,让高品质医疗既有国际高度,更有民生温度。
记者:感谢董医生的分享!期待湘雅国际医疗部继续书写中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张丽
三审:谢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