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30 13:26:27
红色引领 绿色赋能
华容县禹山镇探索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饶青青
在洞庭湖畔的湘北大地,华容县禹山镇以“红色基因”为底色,以“三色融合”为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兴旺、文旅赋能的乡村振兴之路。这里既是革命先辈何长工的故乡,也是湖南省“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实践前沿,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红色文旅赋能,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禹山镇深挖红色资源,将何长工同志出生地旧址、“红色城堡”长征沉浸式体验馆、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等红色地标串联成线,打造“红色禹山”文旅品牌。投资1300万元的“红色城堡”项目开园后,日均接待游客超400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2024年南竹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通过举办“糍粑节”“泥鳅节”等民俗节会,年综合效益超数百万元,让“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2023年,禹山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竹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绿色产业筑基,构建特色农业新格局
禹山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形成“中药材+茶叶+有机果蔬”的特色农业体系。中药材:八岭村建成2340亩中药材基地,年销售额达1400万元,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瓦圻村通过“飞地经济”入股南竹村的欢乐谷,实现村集体经济突破60万元。茶叶与果蔬:青山村依托“中国黄茶种质资源圃”打造有机茶园,“禹山扁茶”影响力也不断提升;禹山农夫有机桃、南山蜜桔、建华脐橙等“一村一品”水果种植面积超万亩,形成“春采茶、夏摘桃、秋收蜜桔、冬吃橙”的四季产业链。优质稻米:建成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红花香”“玉针香”等品牌获市场认可,实现“种田致富”。
生态保护优先,绘就宜居乡村新画卷
禹山镇严守生态红线,以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年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通过“清洁村庄行动”和基础设施升级,新建黑化道路,改造集镇街道,实现“田园美”向“生态美”跃升。南竹村、八岭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获全市推广。
党建引领治理,凝聚乡村振兴新合力
禹山镇以“党建+治理”模式激发内生动力。产业联营:南竹、八岭、瓦圻三村组建片区联盟,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推动“品牌共营、多产融合”。人才引育:实施“乡贤归巢”工程,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与农业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联动效应。长效管护:建立环境卫生评比机制,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如种植枳壳、金丝皇菊、纽荷尔橙等),实现“房前屋后有风景,田间地头有收益”。
未来展望,从“禹山样本”到全域振兴
禹山镇正以更高站位谋划未来。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游客接待中心服务水平,开发研学基地和夜间经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建设茶叶交易市场,打造“农文旅商”全链条产业。全域和美乡村:推广“1+2+N”发展框架(1个市级示范村引领,2个县级重点村带动,N个提升村协同),力争实现“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全域覆盖。禹山镇的实践证明,以红色文化为魂、绿色生态为基、特色产业为骨,乡村振兴之路必将宽阔。这座湘北小镇,正以“短腿迈大步”的魄力,书写着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