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30 07:31:1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石敦 蒋睿
一百年前,一颗革命火种在韶山冲点燃,照亮农民革命的道路。
百年沧桑,换了人间,一幅乡村振兴宏伟画卷在伟人故里铺展。
韶山村秉持“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在党建引领下,成功探索出“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的跨越发展之路,在新征程中续写“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篇章。
革命星火点燃苍茫大地
6月24日,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陈列馆。思政教师罗芬向参加“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的学生,讲述“阁楼建特支”的故事。
1925年农历正月十四,毛泽东携妻儿回到韶山,肩负着在故乡的土地上播撒革命火种的重任。
在柳季刚、毛福轩等人协助下,毛泽东在公立学校、族校、祠堂等创办农民夜校,开展农民运动。半年时间,建立20多所农民夜校和20多个秘密农民协会。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培养,1925年6月的一个夜晚,毛泽东在自家卧室的阁楼中主持了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的入党仪式。
在庄严的宣誓中,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就此诞生。这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由毛福轩任书记,秘密代号“庞德甫”。从此,韶山农民革命运动有了主心骨。
“韶山特支成立不久后,组织领导了改组教委会和学委会的斗争。”韶山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王君尧说,革命运动爆发前,韶山和湖南其他农村一样,教育大权被土豪劣绅把持。
毛泽东组织进步教师,发动教委会和学委会改选。
“7月30日这场斗争达到高潮!”王君尧介绍,在郭氏祠堂召开的动员大会上,韶山特支成员揭露唐默斋、郭伯生“贪污学款、克扣工资”的罪行,激起公愤。在群众支持下,教委会和学委会成功改组,选举韶山特支党员李耿侯、庞叔侃为两会执行委员,10多位校长职务改由进步教师担任,彻底夺得教育权。
“支部人虽少,但能量大。他们先后开展声援五卅运动、平粜阻禁等一系列斗争。”王君尧说。
革命火种迅速蔓延。到1925年底,韶山特别支部党员发展到110多人,建立7个支部,升格为中共韶山总支。这簇火苗从韶山冲迅速辐射到邻近县市及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然而,革命斗争伴随着牺牲与流血。1927年“马日事变”后,韶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转入地下。支部最早的5位成员先后英勇就义,平均年龄仅35岁。
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韶山从未停止革命斗争。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韶山先后有1700多人为革命献身,155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
党员带头干出振兴新景
今年80岁的毛雨时,曾先后任韶山村村委会主任、韶山村党总支书记40余年,是韶山村发展变迁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20世纪80年代初,韶山村集体资产仅有一个养猪场和一台拖拉机,村集体经济一年不到6000元。村民依靠几亩水田生存,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
随着来韶山参观学习的游客增多,毛雨时意识到可利用韶山特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但村民从干农活变经商,思想转变难,觉得丢人。
毛雨时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号召党员带头“转”。党员胡雪梅率先响应,从村口一块手帕、一个摊位起步,售卖旅游工艺品,生意红火。看到胡雪梅尝到甜头,毛淑娥、贺富英、张海南、汤瑞仁等纷纷在家门口做起买卖,成为村里最早一批靠旅游致富的“经商五闯将”。
2015年,景区迎来提质升级,毛泽东同志故居后的零散摊位需要整改。这些摊位事关30多户村民生计,拆除阻力不小。毛雨时首先找到经营摊位的党员毛宇,耐心做通思想工作。2016年初,毛宇带头主动拆除自家摊位,党员先行获得村民信服,众人纷纷响应,零散摊位有序退出。
“景区优化升级,服务也要跟上。”毛雨时介绍,每逢节假日,韶山村组织党员和村民成立志愿服务队,在毛泽东广场入口处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免费茶水和指引服务。目前,全村登记注册志愿服务队员超800人。
“党员示范店”带头践行文明经商,提供“先行赔付”服务,并在村委会设立门店经营“红黑榜”,形成长效监督与激励机制。
如今,90%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收入超4万元。正如韶山村党委书记毛春山所说:“党员带头闯路子、树样子,村民才会跟着学样子、迈步子!”
集体共享幸福绵长
6月25日上午,韶山村村民庞爽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为游客讲解,下午她还要接待一批从山西来的游客。
庞爽家上有年逾七旬的婆婆,下有正读小学的女儿,丈夫患病在家休养。她说:“生活担子虽重,但大病有救助,村里有福利,心里踏实多了。”
“集体发展,人人共享”是韶山村的传统。毛春山是韶山村第25任党组织书记。2017年他“接棒”时,正值韶山、韶源、韶北三村合并,村民从1500多人增至4600多人。
合村前,韶源、韶北两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福利与韶山村存在差距,这种落差成了一堵无形的“心墙”。
合村更要合心。在一次党员大会上,毛春山提出:“大家都是自家人,从今往后福利待遇一碗水端平。”
全体村民合作医疗费用全额由村集体承担;实施“年龄阶梯式养老金”,60岁老人600元,每增10岁递加100元;村里高考生考入一本、二本院校分别奖励6000元、5000元;每年为烈士军属、困难村民发放额外补助。
良好的福利待遇,需要坚实的村集体经济作支撑。韶山村把三村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统一规划、整合开发。
2018年,改造原韶源村旧村部,创办三农培训中心项目,发展红色教育培训产业;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打造“少年毛泽东求学立志之路”、兴乡研学基地等项目,发展红色研学。韶山村集体经济芝麻开花节节高,2024年突破1400万元,其中七成收入用于村民福利和村庄发展。
共同富裕不应只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上也要丰满。毛春山介绍,韶山村不断加强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包括图书室、思想学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
6月25日傍晚,韶山村村部活动室歌声悠扬,村宣传委员章金辉正带领村民进行合唱排练。
“合唱团2018年组建,全是韶山村村民,每周排练2至3次。”章金辉说,村民白天开店,晚上排练,每逢节假日都会在毛泽东广场或村部院子进行表演。今年,村里还创建“金花籽”艺术团,村民们自编快板、小品和舞蹈,演出丰富多彩。
为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20世纪90年代韶山村就制定村规民约。20年来,村规民约修订5次,内容涵盖移风易俗、邻里互助、村容村貌等方面,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建立相应监督机制。
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移风易俗示范村、湖南省文明村镇标兵……一块块奖牌见证了新时代韶山村文明实践的成果。
责编:蒋睿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