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9 21:20: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何念
在汨罗市归义街道汨新社区一条窄巷尽头,藏着一户特殊的家庭:门前菜地绿意盎然,屋内书架上整齐摆放着140个献血证(卡)以及部分受助老人、学生以及白血病家属手写的感谢信(卡)。
这里是“湖南省文明家庭”王永林与妻子马晶的家,一个用26年献血路、18年相濡以沫书写文明家风的爱心港湾。
献血针头下的生命之约
6月29日,王永林走上献血车第140次无偿献血。400毫升血液的流动间,他的累计献血量达到47800毫升——相当于10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和。从1999年4月3日首次献血至今,这位消防老兵将献血日刻成生命年轮,带动汨罗年均献血量达百万毫升,成为“好人之城”汨罗的“献血标杆”。
“用我的干细胞挽救北大学子,值!”2006年3月15日,王永林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北京大学在校研究生的生命,成为全国消防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截至目前,汨罗已有54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每次献血后,妻子马晶都会熬一锅红枣枸杞粥:“他血管里流出去的热血,我得从胃里给他暖回来。”
这是个能托付一生的人
“相亲20次,姑娘们都嫌我穷。”王永林谈起与马晶的相遇。当年在照顾五保户喻惠兰时,邻居们撮合了这段姻缘。但真正让马晶下定决心的,是随王永林探望敬老院老人的场景:“王永林因工作缘故有两个周末没去敬老院,那位他照顾三年的老人抱着他哭,说‘怎么才来看我’。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能悉心照顾老人这么久,那一刻,我知道这是个能托付一生的人。”
2007年6月30日,马晶和王永林结婚了,消防队的宿舍是他们的新房,只有一张床,还有部队给他买的一台电视机,此外别无他物。后来,两人觉得结婚还住部队宿舍影响不好,2008年在马晶父母的两层小楼上加建了一层,一直住在现在。
面对爱人的种种好,王永林也尽可能在生活上多照顾马晶一些,每天抢着做家务,给她炒两个喜欢吃的菜。十几年的贴心照顾,爱人越发珠圆玉润了。别人问她吃了什么好东西,她总是乐呵呵地告诉大家:“幸福呗!”
爱心是最美的家风传承
“学雷锋做好人,会让我感受到生命更加厚重,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王永林经常和志愿者伙伴这样说。
这个收入并不丰厚的家庭,先后向社会捐款16万多元,捐物200多件,坚持照顾孤寡老人5名,资助贫困学生3名,扶助下岗工人1名。
2017年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夫妻俩以共同名义资助困难学生伏川,马晶说:“这是给婚姻存的最美‘利息’。”
走进这个四口之家,处处可见奉献的印记:女儿王子贤4岁起跟着父母做志愿,如今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儿子王泽伟的玩具箱里,躺着用饮料瓶改制的“爱心储蓄罐”;门前菜地里,一串串辣椒在夏风中舒展——这是全家“自给自足”的小天地,也是王永林教孩子“知足常乐”的课堂。
“日子能过就行,绿色健康最重要。”退役后的王永林继续公益事业,带着全家慰问孤老、帮扶学子。妻子马晶笑称:“别人家存钱,我们家存感谢信。”
从“一无所有”到“精神首富”
如今,这个“从消防宿舍起步”的家庭已收获多项荣誉:“汨罗市最美家庭”“岳阳市最美家庭”“湖南省文明家庭”……
王永林获评“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志愿者”,成为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手。2021年2月,因各方面表现出色,得到破格提拔,从汨罗市卫健局调到中共汨罗市委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担任副主任;2022年8月,被岳阳市组织部任命为岳阳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全票当选岳阳市红十字会挂职副会长,并兼职汨罗市总工会副主席。妻子马晶获评汨罗市精神病医院“先进工作者”,女儿王子贤被岳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新时代小雷锋”,儿子王泽伟也受家里人影响,从小就跟着父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幸好有很多人都给过我支持和帮助,让我能坚持走下来。”王永林说,“始终牢记自己退役战士、共产党员身份,不断地提醒自己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保持军人作风,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个好人。”
从消防战士到公益先锋,从“一无所有”到“精神首富”,这对夫妻用时间诠释了文明家庭的模样,是献血证上的数字,是受助孩子的笑脸,更是深夜归家时阳台上那盏不灭的灯。
责编:周磊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