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9 19:12:00
张家界桑植县凉水口水文站,是澧水北源的代表站,流域面积877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中小河流水文站。
2025年6月18日夜,澧水北源,从暴雨砸落山涧,到洪峰以摧枯拉朽之势扑向凉水口水文站仅9个小时。洪魔虽狂,但比它更早抵达的,是水文部门的“未卜先知”:提前72小时预判10米涨幅的洪水走势,8小时前发出的橙色预警信号,4小时前精确到厘米级的预报——最终与实测水位仅5厘米之差,堪称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的“完美之作”。
精准预警预报的背后,正是湖南水文织密中小河流监测预警网络,以精准预报抢夺避险黄金时间的生动体现。
中小河流的预警破局
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历来是水文监测预报工作的“硬骨头”。三湘河网密布,在5341条5公里以上河流中,331条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预警难度尤甚。这些河流流程短、汇流急,暴雨洪灾常接踵而至,对洪水预警的速度和精准度要求近乎苛刻。
然而,困局凸显:监测站点密度不足,偏远支流历史水文数据存在空白,基层防汛常陷“盲人摸象”——水从何来?涨势多猛?何时转移?预警迟滞一分,风险便逼近一尺!
破局之战,早有布局。2024年6月,省水利厅要求水文部门要强化中小河流洪水防御,主动把握防汛先机,加密监测预警预报频次,每日多频次对全省300余条中小河流开展洪水预测预警预报。领命即动,省水文中心优化构建起“分级制作、三级发布”的中小河流预警预报工作机制,建立统一中小河流预警预报作业平台,汛期由市县水文部门每日在线制作预警预报成果提交平台,省水文中心集中审核并与市州水文中心会商后即时发布,由此预测预警预报信息快速、高效呈现于内部业务和公众服务系统并多渠道直达防御一线。据2024年汛后统计,当年的中小河流预警预报成效显著,助力全省8万余名群众转移,减少经济损失4亿多元。
精准预警,实战定真章。今年6月18日以来,澧水、沅江流域暴雨如注,湖南水文部门130余条中小河流预警信息经受洪水严苛检验,作用尽显。
“三道防线”的破解之道
传统“雨后算账”式预报在中小河流面前效果不佳——这里的水情瞬息万变,灾情转瞬即至。湖南水文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天空地”立体监测手段构建起雨水情监测预报的“三道防线”,将预警预报预见期尽可能延长,实现从“追着洪水跑”到“等着洪水来”的质变。
“天眼”瞰雨。全省已建在建水利测雨雷达19部,其中长沙6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可实现长沙市全域范围内的“无盲区扫描”——单部雷达45公里水平覆盖+2公里垂直穿透,全省83部雷达的组网计划正将三湘苍穹变成“透明水立方”。
“地网”锁洪。12864处雨量站、619处水文站、9342处水位站如神经网络般密布河道,实时捕捉着三湘大地雨水情脉动。
数智预判。中小河流预警预报平台应运而生,1.36万站点数据汇聚“数字水网”;通过集成多种预报模型并耦合气象降雨数值预报,396个预报断面、3000个预报节点、9000个计算单元昼夜运转,让洪水演进预报精度突破厘米级,中小河流预测预警预报预见期大大延长。
预警秒达。在预警末梢,通过电子围栏智能识别风险区域,预警信息通过短信、“湖南水文”微信公众号(用户超21万)、“水文公众服务一张图”及小程序等渠道,精准“滴灌”至防汛责任人和受影响公众手中,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
人民至上的水文答卷
当预警信号刺破雨夜,每一秒都在创造生命奇迹。6月19日凌晨,水文部门上演生死时速:
4:49,澧水中源陈家河站升级发布洪水橙色预警,涨幅9.05米狂澜骤起;
5:00,酉水果利河龙山站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涨幅9.61米的洪峰超历史纪录2.4米;
6:26,澧水北源凉水口站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洪水涨幅12.2米,超建站以来最高水位0.41米。
在桑植县,澧源、瑞塔铺、凉水口、五道水、刘家坪等12个乡镇33026名群众在澧水三源洪峰抵达前完成转移。
沅陵县,珠红溪大合坪站预警提前3.5小时发出,火场、大合坪等乡镇1700余人撤离后,大合坪站207.6米洪峰超越建站以来历史最高水位1.14米。
今日的三湘大地,400余个中小河流水文(位)站、易涝点及重点防护对象的预报工作方案“枕戈待旦”,如同为每一条奔腾的中小河流装上了强有力的“预警心脏”。
从土家吊脚楼到苗寨梯田,这套覆盖全省的“水文神经网络”,已实现从“灾后抢险”到“灾前避险”的颠覆性变革。当预警时效性提升的同时,湖南水文正用越来越精准的预报,在三湘四水间刻写“人民至上”的永恒答卷。(王亮 何鹏程 李静岚)
责编:姜河
一审:姜河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