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视频变商业广告 长沙一些摄影公司涉嫌侵害未成年人肖像权

    2025-06-28 21:01:38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霞 谭好

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在京发布《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倡议》,深入推进“护童计划”,提出15条举措守护未成年人网络个人信息安全。

然而,正值毕业季,长沙市不少小学毕业班家委会组织拍摄毕业照或视频,本为记录童年美好回忆,却曝出惊人乱象。

多家摄影公司不仅在视频中强制植入品牌LOGO,更未经家长同意将全班学生视频公开发布至公司视频号或小红书号等平台,引发隐私泄露、法律纠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

这背后暗藏怎样的行业利益链与监管漏洞?记者暗访摄影公司,采访法学专家,呼吁社会共同关注毕业照背后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

资料图

家长反映:班级视频成摄影公司广告

长沙市两小学毕业生家长近日向记者反映,孩子班级的毕业视频被摄影公司擅自上传至网络平台用于商业宣传,引发家长群体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担忧。

“晚上刷视频时,突然看到女儿班级的毕业视频出现在一家摄影公司的官方账号上。”开福区某小学毕业生李女士回忆起这一意外发现时仍感到惊讶。在她所展示的视频中,记者注意到,40余名学生的清晰面容、校服标识、姓名及学校名称全程暴露,均未做任何模糊处理。更引人关注的是,视频右下角赫然嵌入某摄影公司的LOGO水印,结尾处还全屏展示了该公司的名称及联系方式。

当部分家长联合要求删除非本班级人员姓名、公司及品牌LOGO时,却遭到拒绝。摄影公司以“品牌认证和避免盗用宣传”为由,仅同意删除部分内容,坚持保留公司LOGO。这一回应,让家长们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同样感到愤怒的还有雨花区某小学的家长。“当时说这是给孩子留作纪念,没想到竟成了商业宣传素材。要不是朋友偶然看到发给我,我们至今还蒙在鼓里!”该学生家长谈及此事时难掩愤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们对孩子照片使用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要是拍出来的效果不好,就算摄影公司磨破嘴皮求我们,也别想把孩子照片发出去。”有的家长对影像质量把关严格,明确表示“效果不佳绝不允许多渠道传播”;也有个别家长坦言对毕业照可能被商用或网络传播的情况毫不知情;而更多家长则对未成年人肖像权和隐私保护问题表示高度关切。

“如果摄影公司未经我们允许就把孩子的照片传到网上,我们家长绝不会坐视不管。”家住开福区的贺女士,其女儿即将小学毕业,此前班级家委会已选定一家摄影公司为班级拍摄毕业照,并明确要求对方不能擅自上传照片。“网络上的不当言论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隐私泄露的问题,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她补充道。

家住湘江新区的梁女士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同时也是家委会成员。她表示,家长们也曾讨论过明年毕业照拍摄事宜,一致认为必须选择具有资质的正规摄影公司合作,并明确规定所有拍摄内容仅限班级内部使用,严禁公司擅自将照片上传至网络平台或其他公开渠道。“平日里我们都十分注重对孩子隐私的保护,必须提前做好防范。”

法律风险:涉及肖像权与隐私权侵犯

摄影公司未经允许,将孩子毕业照上传至网络平台,可能会引发哪些风险?

“摄影公司未经学生及其监护人同意就发布含有学校、学生信息的毕业照或视频,明显涉嫌侵犯学生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违反儿童个人信息特别保护规定等多重违法。”广东金桥百信(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陆玉凤表示,《民法典》《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的,应当以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儿童监护人,并应当征得儿童监护人的同意。

“一旦毕业照或视频被随意发布,学生的个人隐私便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可能被恶意下载、剪辑、传播,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且难再恢复到隐秘状态。”湖南君见律师事务所律师伍曾嵘认为,照片中的学生信息可能被用于诈骗、制作虚假身份等非法活动,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2024年5月底,上海警方发布一则警情通报。据了解,27岁的陈某某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围绕“白丝”“脚”“裸足”等话题,以几十元至两百多元不等的价格,在社交媒体上打包售卖女童的写真照片和花絮视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

随着人工智能软件普及,“AI换脸”“AI合成照片、视频”等技术门槛不断降低,操作愈发便捷,这使得不法分子利用此类技术实施违法犯罪的成本大幅下降。

一些摄影公司未经允许发布的学生照片或视频,会被别有用心者轻易获取并当作“素材库”,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合成虚假、低俗内容,不仅严重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隐私权,更可能引发一系列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暴力、精神伤害,甚至威胁其人身安全。

伍曾嵘表示,《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对用户发布内容履行审核义务,涉事视频平台未及时下架侵权内容,平台监管失责,需承担连带责任。她建议,社会各界应重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家长要增强对孩子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隐私安全教育,相关部门则要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侵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曝光危害:埋下网络欺凌隐患

记者浏览相关摄影公司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公开发布的小学生毕业照或视频发现,评论区出现“白色过膝袜好性感”“后面的那个大胖胖好像没什么笑容”“白丝”“黑丝”等留言,成为网络欺凌的“温床”。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7条明令禁止任何损害未成年人形象的网络欺凌,但伤害一旦发生便难以消除。

二级心理咨询师邹美红认为,强制曝光可能诱发未成年人的羞耻感和社交恐惧。“非常容易成为负面情绪滋生的‘温床’。尤其是性格敏感的学生,更会陷入无止境的担忧:‘我的照片会被谁看到?会不会被恶意剪辑、断章取义?会不会被制作成恶搞表情包在网络流传?’”邹美红表示,这种持续性的心理内耗,让孩子们处于紧张不安之中。而随着年龄增长,过往这些未经授权公开的影像资料,可能会在毫无预警的时刻“重现”,影响其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家长未与摄影公司签订书面协议,或协议中未明确视频使用范围。

厦门17岁女孩因摄影工作室未经同意发布其面部视频,法院判决赔偿精神损失8000元。上海市锦天城(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乐对此表示,为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在拍摄毕业照前务必签订书面协议,对付款方式、拍摄时长、拍摄数量等关键事项进行全面细致的约定,详细制定拍摄成品的验收标准,清晰界定若拍摄成果未达约定标准,是采取重拍措施还是进行退款处理,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尤为重要的是,协议中必须明确约定委托方享有拍摄作品的全部著作权。未经委托方书面许可,摄影馆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使用拍摄作品。”张乐说,在协议中应要求摄影公司承诺恪守职业道德,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不得将拍摄过程中获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擅自外泄,更不得将其用于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切实保障被拍摄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手记

守护好孩子的信息安全

小学毕业视频,本应是定格童年欢笑、承载成长记忆的珍贵影像,却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悄然演变为威胁未成年人隐私安全的“定时炸弹”。当孩子们纯真的笑颜被擅自用于商业宣传,当他们的影像在网络空间未经许可肆意传播,这不仅是对个人隐私的粗暴践踏,更是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

部分家长挺身而出的维权行动,意义远超删除一条侵权视频本身。这是一场守护孩子个人信息安全的无声战役,更是对法律尊严的坚定捍卫。《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而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每一个被泄露的影像资料,每一次未经授权的使用,都是对法律红线的触碰,都在提醒我们: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必须从每一个细节抓起,容不得半点疏忽。

守护孩子的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学校、家长、摄影公司以及监管部门凝聚合力。唯有多方携手,才能为孩子们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网络安全防线,让毕业照、毕业视频真正回归记录成长、珍藏情谊的本质,成为镌刻在童年时光里的美好印记。

责编:李迅

一审:刘冬晨

二审:陈佳婧

三审:戴志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