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8 18:59:39

|吴桂元

今天,是个值得我们所有人热烈庆祝的日子——10年前的今天,湖南省散文学会在长沙蓉园宾馆隆重成立。

我,是一位新会员,2024126日接到书面通知,成为了省散文学会的一名正式会员。当我接收到这份文件时,我正好坐在车上,前往一位朋友处吃晚饭,当时,内心并没有多大的兴奋与激动。

1210日晚上十点五十分左右,我被一陌生的电话吵醒。说心里话,平日里我一般晚上十点前就会把手机静音,且一般对陌生电话,采取直接按掉的方式处理。还好,这个电话我选择了接听,这确实算是一个例外。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声清晰的询问:“你是吴桂元吗?”我睡意朦胧地应声,“是呀!你是哪一位呀?”“噢,我姓刘,是省散文学会的,你怎么是外省身份证呀?对一下,别出错!”我解释:“是的,老家在浏阳工业园,谢谢啊!这么晚了,谢谢!”电话挂断了,夜重新沉入寂静,而疑问的涟漪却在黑暗中悄然扩散。

翌日清晨,那通深夜来电的疑影愈发清晰。我忍不住拨通了一位同乡在市作协任副主席的周兄电话,复述了一下昨晚有一位“刘姓人士”的来电。副主席听完后,电话那端静默两秒,随即传来惊讶的确认:“那是刘会长啊,刘克邦会长!”我惊讶!我惊愕!停顿了五秒钟后,对自己的无知无畏心生自责,同时也从内心里骤然翻涌起歉疚的涟漪与由衷的敬意。

上午八点三十三分,我在没有电话先告知的情况下,贸然添加了刘会长的微信,八点五十九分手机屏光一亮,验证通过!我慌忙致意:“刘会长您好!我是刚加入学会的吴桂元!昨天喝了点酒,很早入睡了,对不起刘会长!”回复简洁如清风拂面:“没事,不用客气。”此后春节、元宵的问候,总能第一时间得到会长温暖的回应,甚至回赠以同样真挚的祝福。

从此,我默默地关注着散文学会群内的风景,看到刘会长对每一位会员的关心、指导、传授、指正。我起初并不经意,后来竟不知不觉将免打扰,到设置为置顶聊天——心灵已悄然在此扎根。

在群里,我对刘会长与大家逐渐有所了解。这个群不单是一个藏龙卧虎、才情激荡的文学群体,最令人心折的,是这个群有着铁一样的纪律:对非文学内容,第一次温馨提示,第二次警示,第三次便坦然“有请”,既有温度,又有规矩。一个近五百人的群体,如果没有一点约束,它的生命力很快就会结束。我一直在几十个群里生存着,少数的群,就是因管理不严,随意地发一些东西进群,使这个群慢慢失去了它的作用,最终变成了“僵尸”群。甚至个别人发一些有损国家尊严及反动言论,导致封群和群主接受法律制裁。

一个纯洁文学的群体,它能滋养智慧,激发潜能,鼓舞他人。半年时间里,我虽然发表寥寥,发言不多,却深深地被这个群所吸引。刘会长已逾花甲,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他却为这个大家庭夙夜操劳,单是及时回复海量信息已耗人心力,更何况还要写作。平日里,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编审,其用心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我是一个从纪律单位走出来的人,深知,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没有一点魄力与强大的内心是不容易做到的。

值此喜庆的日子,感念的岂止是刘会长一人的坚持与奋斗,使这个群发展壮大。更如刘会长所说:“谢谢省作协历届领导唐浩明、龚爱林、龚政文、王跃文、胡革平、汤素兰对散文学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要我说呀!这个散文学会,不但有资深的文学创作前辈,更有孜孜不倦的文学新星,还有许许多多俊彦才女,他们不仅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丰厚的财富,更在各自岗位上同样是佼佼者、践行者、开拓者。

今日,学会的灯火已辉煌十年,未来之路仍在我们脚下延伸。文学之路,本不在缥缈云端,它就在我们俯身耕耘的笔尖,在每一句真诚的交流里,在守护精神家园的寸心不移之间——此路并不虚幻,它由我们共同铺展的足迹连缀而成,通向更深更广的星空。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