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融媒 2025-06-28 10:37:00
案情回顾
今年4月,常德市鼎城区居民罗女士接到自称“上海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的电话,对方称罗女士涉嫌重大刑事案件,要求其立即配合调查。在获取罗女士信任后,诈骗分子以照顾罗女士“年龄大、出行不便”为由,诱导其通过手机进行操作,并反复强调要“绝对保密”。随后几天,对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联系罗女士,多次称罗女士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被用于犯罪,一步步加深她的恐慌心理。
最终,罗女士在对方的诱导下,从银行取出48万元现金,并告知对方家庭住址,待对方来到家附近后,毫无保留地将48万元现金全部交给对方。几天后,当骗子再次联系罗女士要求转账时,被回家的子女及时发现并报警。
诈骗套路揭秘
该骗局结合了冒充公检法、心理操控、现金交易等手法,专门针对老年人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
冒充公检法,制造恐慌心理:诈骗分子伪装成“上海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谎称罗女士“涉嫌重大刑事案件”,使其陷入恐慌。这种手法通过虚构严重罪名,让受害者急于自证清白,从而降低警惕性。
假意“关怀”,博取信任:骗子以罗女士“年龄大、出行不便”为由,声称可以“远程协助”调查,实则利用老年人的信任心理,诱导其通过手机操作,避免线下银行工作人员或家属察觉异常。
强调“保密要求”,切断外界联系:反复强调“案件保密”,要求罗女士不得向亲友透露,目的是防止家人或警方介入提醒,使受害者孤立无援,完全受骗子操控。
不断变换号码,加强心理操控:诈骗分子多次更换电话号码联系罗女士,持续编造“身份证、银行卡涉案”等谎言,逐步加深受害者的恐惧感,使其丧失理性判断能力。
诱导现金交易,规避资金监管:要求罗女士当面交付,既规避了银行转账可能触发的反诈预警,又利用老年人对“现金交易更安全”的误解,使资金更难追查。
警方提示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汇款;凡提及“安全账户”“资金审查”,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遇到可疑情况,请立即挂断电话并拨打110或96110咨询。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常德融媒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