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8 11:13:2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雪怡 通讯员 周驰宇 王璐
高考和中考已落幕,离暑假虽还有一段时间,长沙图书馆却提前迎来排队进馆、座无虚席的“大场面”。正静候暑假的图书馆,为何早早成为学子们“打卡地”?这其中,连接着当前高考改革的脉搏。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要求考生从抗战文学中体悟民族精神,上海卷以“专、转、传”思辨文章特质,数学题巧妙嵌入真实工业场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试题越来越侧重跨学科思维、深度阅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场深刻的教育转型中,长沙图书馆敏锐捕捉需求变化,从传统的“藏书阁”变身为助力学生思维破壁、素养提升的重要驿站。
读者排队入馆
资源“破壁” 构建跨学科的海量知识库
最近一周,长沙图书馆期刊借阅览室6000余册中外期刊被学生借阅一空,借阅量较平日激增十倍。“很多中学老师鼓励学生来看杂志,因为杂志种类多、时效性强,可以开拓视野。”期刊借阅室工作人员刘珍萍介绍道。
渴求新知的学子们凭借一张读者证,就能享受长沙图书馆丰富的期刊资源、经典典籍和前沿数据库。从低幼绘本到中外经典名著,从科普百科到前沿科技期刊,仅书架上的纸质文献就涵盖了各个学科、多元兴趣的方方面面;集合了508.579万册电子书刊、有声图书资源18.3365万集、学术类资源356TB、传统文化类资源100万篇、知识全文17.8亿条的数字资源平台,亦可将广阔的知识疆域送到读者的指尖。
“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不再局限几本教科书。”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郭女士经常带着孩子来图书馆进行泛读,为其深度思考、融会贯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面对高考改革的变化,长沙图书馆调整服务重心,提高现有1000余种期刊利用率的同时,依托流动图书车开展“刊当先锋”优秀期刊推广活动,将丰富的期刊资源带出馆门,走入学校和社区。例如,与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周南中学等市内高中名校建立外文图书流通服务点,精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外文原版图书和期刊,并根据师生的阅读情况和需求,定期补充图书资源。
外文书籍受到长郡学子欢迎
“《TIME》和《经济学人》是最受‘学霸’和老师欢迎的外文期刊。有的英语考试题出自这些期刊,奥赛班的学生也喜欢阅读外文文献,这是师生们了解世界前沿讯息的一个重要途径。”长沙图书馆流通服务部副主任陈一诗说。
素养赋能 激活核心能力的“成长驿站”
当AI工具渗透到生活工作时,长沙图书馆早早开展了信息素养培训。截至2024年8月,“数字阅读暨信息素养夏令营”已连续举办三季,吸引了大量家庭参与,课程以学术研究、专业提升为重点,提升学习信息检索技巧,高效运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进行研究领域热点分析与前沿追踪,满足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信息需求。
今年暑期,长沙图书馆将继续推出信息素养课程,融合线上资源和线下社会教育活动,聚焦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培育。
此外,图书馆的魅力远不止于静态阅读。每逢周末和假期,长沙图书馆面向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推出的多元丰富活动,让学生读者们都能找到兴趣的归属与能力的锻炼场。
低年级的孩子可在妙趣横生的“故事驿站三点钟”绘本故事会里开怀大笑,在“小神厨”活动中制作出创意十足的佳肴,在“耕读园”识辨中药材,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神奇;高年级的学生也可在“橘洲讲坛”中品味经典深度,在创客空间尽情DIY,在“星城科学讲堂”科普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奥秘,还能参加英、法、俄、韩、日、德、意、西多语种公益课堂与世界对话,以及参与模拟联合国、图书管理员等挑战性项目……
环境育人 培养专注力的“无声课堂”
身处快节奏、数字化的现代社会,你是否感觉到手机越刷越上瘾?读书的环境和心境不似从前?
踏进长沙图书馆的自习区或阅览室,读者最直观的感受是专注与宁静的氛围,仿佛身处“无声课堂”。家有高二学生的江女士说:“图书馆氛围好,孩子效率也高,比在家反复督促强,作业在家要一个礼拜完成,在这里只要一天。”
青少年阅览室的自习读者
据了解,长沙市有170余家总分馆可提供自习场所,分馆还可根据附近居民需求“点单”,配送相应的馆藏资源。“我们统计了全市各个分馆2025年上半年馆藏量的流通效能,有的分馆流通量是馆藏量的十多倍,这体现了分馆周边居民强烈的阅读需求。”长沙图书馆总分馆物流专员胡海涛称,总分馆会在暑假前对效能好、服务优的分馆进行图书上新补充,并把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万余册畅销新书送到家门口的分馆。
“时代在变,需求在变,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也要变。回过头看,教育变革的表征在图书馆早有体现,但教育的使命图书馆始终在坚守。”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表示,今年暑期即将开启2000余场活动,以专业的服务让每个求知者在教育变革中找到成长坐标。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