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云端”筑路 好物“出圈” ——看覃龙的“两山”实践之道

吴凤娇 杨旭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7 16:15:1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吴凤娇 杨旭东

【委员名片】

覃龙,张家界市政协第八届常委,张家界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执行主席,张家界市自媒体协会会长、市禁毒协会会长,张家界云商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多年来,覃龙用直播推介乡村好物,用流量唱响山水强音,用创新探路云端体验。他将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脚印,留在乡村小路上,也留在张家界山水间。他带动一群人探寻“数字+”的发展之路,他紧盯环境保护撰写提案,为开启更美好的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履职故事】

“这些年,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连接器’,一头连着咱们张家界的好山好水好物,一头连着广阔的世界。‘好山出好品’,良好生态孕育优质产品,我的目标就是让乡亲们真正从守护好山水中获益,既要腰包更鼓,又要家乡更美。”一份朴实的愿望与委员的责任,让覃龙每天忙得有滋有味。他脚下蔓延广袤的乡土,心中装着秀美的山水,眼光始终望向“云端”——以数字经济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与“流量引爆文旅融合”的征途上,闯出一条实现“两山”平衡的特色之路。

点“屏”成金——

播撒“金种子”,村村长出带货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活力在“新”。

一部小小的手机,在覃龙眼中,是打开山门、连接世界的“金钥匙”。“怎么能让乡亲们用好这把‘金钥匙’?这事儿,必须扎进去干!”他语气铿锵。

覃龙敏锐地捕捉到“村播”的巨大潜力。他联合市新阶联、市自媒体协会,携手张家界优选、湘振优选等互联网力量,倾力打造“一站式”农村直播基地,将内容创作、视频技术、直播场景无缝衔接,他与团队的目标是让“直播带货”与“流量赋能”双轮飞转,助力本土农文旅产品“跑”得更快、更远。目前已有百余家本土企业受益,农文旅产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

覃龙深知,平台是骨架,人才才是核心。“要让每个村都长出‘新农人’,为乡村好物代言!”于是,覃龙参与策划组织“一村一品一主播”、“开播了,村支书”等人才孵化项目,他精心组织乡村网络主播骨干培训班,构建“理论+实操+复盘”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从账号定位、内容创意到流量转化、数据分析,手把手培育“懂农业、会直播、爱农村”的“新农人主播”队伍。

辛勤耕耘,终得硕果。“川石村琴书记”、“爱跳舞的村支书”、“四都好物亚萍书记”……35个扎根泥土的村播账号如春笋般崛起,这些账号累计开播1200多场,助力销售农产品4000余万元,直接带动2万余户农户增收致富。“看着手机屏照亮乡亲们的笑脸,这劲儿,使对了!”覃龙由衷感慨。

光卖货还不够,更要讲好乡村故事。桑植合群村桃花艺术节、慈利甘堰“川石良田”农耕文化节……覃龙带领团队策划的系列活动,将直播深度融入田园美景与农耕文化。在最近一次“一村一品一主播”培训与实战演练中,土家腊肉、莓茶、白茶等山珍轮番登场,主播们巧用方言、亮出才艺,吸引超10万人次围观,点赞量狂飙50万+!当天订单破千,销售额近8万元。“土特产”华丽变身“网红爆款”,成功“云端出圈”。“培训不只是教技巧,更是点燃了我们用直播讲好家乡故事的热情!”学员们的反馈让覃龙“心里热乎乎的”。

引爆流量——

架设“声浪塔”,仙境插上云翅膀

“咱们张家界的‘仙境’,必须让全世界都知晓、都向往!这也是委员履职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市自媒体协会会长,覃龙将自媒体资源运用到委员履职的行动中。

他带领全市自媒体人,以多元视角、立体方式,化身张家界的“超级宣推官”,镜头聚焦文旅胜景、民生百态、发展脉动。《我的桑植》《故乡张家界》《寻梦武陵源》……一部部饱含深情的优秀网络作品诞生;8万余条正能量短视频在全网掀起热潮,点击量超200亿次! 这些源自热爱、充满张力的内容,为家乡发展摇旗呐喊,汇聚了社会正能量。

策划“爆款”,覃龙和自媒体团队是行家里手。“走进国际张 拥抱旅发会”、“仙境张家界 好山出好品”、“东方甄选看世界”直播张家界、“寻艺张家界 唱游武陵源”……一系列活动精彩纷呈。那首火遍街头巷尾的山野民谣《你莫走》,其走红背后也涌动着张家界自媒体人的强力助推。他们积极探索“直播+文旅”、“音乐+旅游”、“网红+打卡”等新模式,成功孵化了一批地域流量新IP。“看着这些活动和作品一次次‘爆红’、‘出圈’,成为拉动文旅融合、消费升级的新引擎,那份自豪感,发自内心!”覃龙动情地说。

同时,围绕让“仙境”魅力历久弥新、体验升级,覃龙将目光投向“云端之上”——低空经济这片充满想象的蓝海。“旅游的未来,需要媒介的‘云’翅膀,也需要科技的新翅膀!”为此,他积极参与低空经济专题调研,走进茅岩河景区拟建的九霄航飞基地及航飞研学基地,现场为低空经济的布局与发展路径建言献策。

“加速推进航飞基地建设和低空经济发展,将为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贡献‘云端’的力量。未来,依然可以利用自媒体的力量,将这条‘云端’之路无限延伸。”覃龙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为家乡旅游的发展探索新可能,让世界发现张家界的魅力,这份委员的担当,他“甘之如饴”。

守护环境——

擦亮生态牌全民共享绿色福

“咱们张家界的好山好水,就是最金贵的家底儿,得护好了!”说起生态保护,覃龙眼里闪着光。作为政协委员,他不仅带着乡亲们玩转“云端经济”,还一头扎进绿水青山的守护中。

跑山头、巡河道、盯垃圾堆……覃龙的履职笔记里写满了“土办法”。看到非法盗采砂石资源行为“死灰复燃”现象,他立马较真儿,提出了《关于打击盗采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提案》《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矿产资源的提案》,推动相关部门重拳整治。“砂石是河床的骨头,挖没了,洪水来了谁扛得住?”他的话糙理不糙。

最让街坊们竖大拇指的,是他“管闲事”管出的变化。永定区沙堤街道救助站附近堆放了大量垃圾,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环境,覃龙抄起手机拍照片、写微建议,没出半个月,垃圾清走了,还上了湖南日报市州版头条。“委员就得盯这种‘小事情’,老百姓窗户能打开了,我这履职才算没白干!”

“带货要把山货送出山,履职得把青山留在咱们身边!”这个“不消停”的委员,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他的足迹渗入“云端”,遍布张家界乡村田野、山水之间,以其独特的方式守护着张家界最美的底色,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委员手记】

覃龙

在张家界山水间播种“云上希望”

清晨的雾霭还未散尽,我和搭档周松清托着直播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慈利县川石村蟠桃园。露水打湿了裤脚,镜头里,村书记卢琴正踮着脚摘下枝头最红的桃子,她布满老茧的手在绿叶间翻飞,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昨夜帮村民打包快递留下的泥土。这双手,曾因农产品滞销而在村委会急得直拍脑袋,如今却因直播带货成了网友口中的“网红书记”。望着她脸上抑制不住的笑意,我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闷热的午后——那场在疫情阴霾中破土而出的“数字春雷”。

破土:从“单兵突进”到“集团军作战”

2021年8月底,张家界刚从疫情的阴霾中苏醒。我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望着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我总想着要为乡亲们“捣鼓”点出路。9月2日,市新阶联班子成员齐聚在一起,商讨着用直播打开农产品销路的计划。当晚,我和团队通宵奋战,写方案、定主播、搭场景、找供应链……9月8日,“复工复产,爱心助农”张家界优选公益直播暖心开场。

首场直播由桑植民歌王李红艳和抖音官方金牌主播小燕子担任。张家界莓茶、桑植白茶、土家腊肉,8款精心挑选的农产品,50多分钟,1万元销售额;2个多小时,2000单成交。看着团队成员激动相拥,我突然意识到:这方寸屏幕,或许能撬动乡村的命运。

此后三年,我们像候鸟般穿梭在张家界山水间。在教字垭七家坪村,追逐着黄桃树的光影,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在三家馆乡,记录着红薯粉的制作过程,品味着乡村的淳朴与美味;在桑植县,跟随蜂农翻山越岭,捕捉着最真实的采蜜瞬间,体验着大自然的馈赠。

2024年3月,“村播”线上集市启动时,川石村琴书记还对着镜头手足无措;如今她已开播60多场,每场销售额稳定在2万至5万元,最高场观达150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村的农产品销售。

抽穗:在泥土里长出“云上经济”

“家人们看这干菜,是阿婆凌晨五点起来晒的!”永定区四都坪村党支部书记廖亚萍端着竹匾,身后是庄严的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远在广东的龚女士下单时留言:“书记,多装点,我想尝尝家乡的味道。”这句话,让廖亚萍红了眼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愁经济”的厚重与温暖。

在瑞塔铺镇东旺坪村,省人大代表陈曳媛穿着带党徽的衬衣跳起农耕舞,让东旺坪村的大米成了“会跳舞的米”;“乡村波哥”的山林散养乌鸡蛋、九姆山跑山猪已远销全国......越来越多的乡村故事通过屏幕传递到远方,最动人的故事,就藏在乡亲们布满裂痕的手掌里,那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风雨:在阵痛中寻找“破局密码”

2025年汛期,洪水冲垮了多个乡村道路。看着被淹没的设备和泡发的农产品,村播们蹲在潮湿的路边,雨水模糊了她们眼里的光。那一刻,我心如刀割。不能放弃!我们紧急启动“云端重建计划”:迅速搭建直播间,联系企业认购滞销产品,用爱与希望为灾后农户加油鼓劲。

更大的挑战来自暗处的“打假人”。留守老人自家腌制的萝卜腌菜、农村大妈灌制的香肠,都是“打假人”眼里的摇钱树!

“三无产品!赔钱!”“无生产日期,举报了!”村播们纷纷中招。“覃委员,他们要索赔一千块,可老乡的干菜才卖12块钱啊……”原来,职业打假人盯上了初级农产品的“漏洞”,以“标签缺失”为由索赔。不能退缩!我带着团队翻阅法律条文,发现农户自产自销的初级农产品并不在“三无产品”界定范围内。早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我执笔撰写的《关于培育“村播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6月13日,在提案沟通见面会上,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为合规村播保驾护航,绝不让老乡的血汗钱进了‘打假人’的腰包!”

此外,同质化竞争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当数十个村播直播间都在卖腊肉时,观众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于是,我们联合湖南惠民供销启动“一村一品一主播”全周期孵化陪跑计划:为每个村量身定制“人设”,构建“人才培育-内容生产-流量运营-供应链整合”生态闭环,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

丰收:在希望田野上收获“数字果实”

此刻,站在张家界优选的直播大屏前,看着不断跳动的数字,我忽然想起琴书记那双沧桑的手。三年间,我们孵化出“川石村琴书记”“爱跳舞的村支书”“四都好物亚萍书记”等35个“村支书IP”,带动农文旅销售1.5亿元。但更值得骄傲的是,这些数字背后正在发生的改变:村支书们开始用直播数据规划产业,村民们会盯着物流信息计算收入,年轻人带着新技术返乡创业。

我忽然明白:我们孵化的不仅是主播,更是一个个乡村振兴的“火种”。这些“新农人”用镜头打破城乡壁垒,用流量浇灌产业之花,用数字技术重塑乡村价值。

暮色中的川石村,琴书记的“线上集市”直播间依然亮着灯。她刚把20多个农户的产品卖完,还忙着回复网友的私信。“以前觉得山高路远,现在发现,咱们张家界的山货,通过这方寸屏幕,能走到天南海北。”她的话,让我想起那个在疫情中按下直播键的夜晚,原来,当乡村遇见数字时代,当传统邂逅创新,每一粒种子都能在云端开出花结出果。而我,何其有幸成为这场变革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