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悦读丨建功有我,名非天造——评王开林新著《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7 08:12:56

文|王泽应 张欢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齐名的“晚清四大名臣”,因年近古稀载棺出塞、收复新疆而被世人赞为“民族英雄”,他的人生价值追求是“不为名儒,即为名将”。当代作家王开林的新著《功名诀:左宗棠镜像》(湖南文艺出版社,2025年版),以左宗棠建立非凡的功名为两大关注点,从而寻根溯源,究元探本,有不少新的发现和独特见解。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不同于一般的传记类作品,该书既有“立乎其大”的价值眷注,又有“着眼于远”的精神观照,还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宏微合论,本质上是一部史论结合、史思俱重、以史拓论的著作。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上卷揭示“非常功”乃是非常之人凭借非常之道、非常之德、非常之智、非常之能建树起来的丰功,不乏对非常之事、非常之势、非常之时的审视和洞悉。左宗棠将个人的志向抱负与国家民族的急切需要联为一体,其价值密码和成功要方尽在其中。

左宗棠初为幕僚,便展现出远超常人的智慧与谋略,凭实力征服了两任湖南巡抚,成为实际主持全省军政要务的“影子巡抚”。他受命筹建楚军并率领它驰援江西,其卓越的军事组织才能与指挥若定的本领得以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面对西北乱局,左帅在军政方面双管齐下,剿灭匪患,安抚良民,再次立下大功。他统领西征军穿越茫茫沙漠,克服重重险阻,最终收复新疆,堪称壮举。这位晚清时期有名的“救火队长”,功成而不求身退,处于暮年,在中法战争中仍旧保持英雄本色,决意与侵略者拼死一战,直至病逝在福建海疆,其爱国情怀异常炽热,感人至深。

左宗棠的功名早有定论,但他建树不朽功名的秘诀仍值得后人研寻探究,作者对晚清历史做深入的剖析,给湖湘人物以确当的评价,可使读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价值的开掘,从而触发如何取法先辈、建树丰功美名的理性思考。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下卷“非常名”围绕对非常之名的认识、对待和处理而展开。“名非天造,必从其实”(王船山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对待功名应有的态度之一。该卷巧妙选取左宗棠与同时代历史人物的交往故事,呈现出一个以左宗棠为中心的朋友圈,从不同侧面深入挖掘左宗棠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现他的处事风格和“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智慧,其要义在于建构“既有我又无我或曰超我”的主体精神。左宗棠自诩“今亮”,凭借过硬的功夫和超强的本领,得到了同时代众多高手的一致认可,其中不少人与左宗棠政见不一、个性不齐,但他们对左宗棠的才能和功绩由衷地钦佩。作者用一个个精心遴选的故事,将左宗棠真实、立体的形象塑造出来,读者披览之时,便能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位晚清名臣的德性涵养。“名非名,非常名”,这个哑谜便有了谜底。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以正史为龙骨,萃取野史稗钞之精华,于同时代人的文集中寻绎线索,以书信、日记、年谱为佐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立论有据,史思和鸣。作者采用“镜像”的隐喻,既映照出左宗棠在军政舞台上的宏大事功,又折射出其内在性格的幽微之处。这种双重映照,使书中人物既非“高大上”的完美偶像,亦非野史中的猎奇符号,而是一个在传统伦理与近代变局中不断调适自我的真实个体,一个在历史上建非常之功、享非常之名的非常之人。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功名诀:左宗棠镜像》的魅力还在于呈现左宗棠成功成名皆有痕有迹、可感可知。左宗棠的“非常功”“非常名”至今仍砥砺后人,激励人们在“立德”的基础上“立功”“立言”,并获得使“德”“功”“言”实现圆融统一的精神动能。这是一把“密钥”,它就在读者手中,开卷即可有益。

责编:胡雪怡

一审:周月桂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