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6 23:37:07
骆劲华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放缓。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型展会、行业博览会等活动的举办,不仅直接拉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传统配套消费,还催生了广告设计、物流运输、翻译服务等会展服务产业链的整体繁荣,正在成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尽管会展活动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但许多城市的“会展+消费”联动效应尚未充分显现,消费带动作用仍存在提升空间。
存在问题
产业协同不足制约消费潜能。从产业关联性看,会展经济本应通过前向关联激活消费服务业、后向联动制造业升级、侧向带动配套产业,但当前产业链需求匹配不足与订单转化断层、零售业渠道衔接与数据共享缺失的双重脱节,导致“产业乘数效应”难以充分释放。这种产业生态系统很容易导致零售渠道无法承接展会流量,文旅资源错失品牌附加值转化机会,配套服务难以形成梯度供给,最终造成参展商停留时间短、消费体验碎片化,使会展带来的短期交易难以转化为持续的消费增长动能。
会展消费转化效率不足、周边配套服务不完善。会展活动虽能凭借其集聚效应吸引大量人流,形成短期的消费热点,但实际消费转化率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展会追求规模效应,忽视客商精准匹配。参展商与采购商需求不契合,导致现场洽谈多、成交少。究其原因,部分展会主办方过度追求规模效应和表面繁荣,将会展成功简单等同于参展商数量和观众规模,而忽视了最核心的供需精准匹配这一价值本质,需要从“流量思维”向“留量思维”转变,从场地提供者升级为交易服务商,提升转化效率。同时,展馆周边商业配套(餐饮、住宿、交通等)不足,也影响了参展商和观众的消费体验。
发展建议
打造融合体系释放内需增长潜力。会展业要有效提振消费,必须立足自身经济、区位、产业优势和消费特点,构建“产业支撑+消费导向”的双轮驱动会展体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我省应充分发挥地方产业优势,将专业性展会与消费性展会有机结合,形成“产业展会引流、消费展会变现”的良性循环。同时,注重会展时空布局的优化,在产业集聚区重点举办专业展会,在消费活跃区侧重布局消费展会,并配套完善“展前精准营销、展中体验优化、展后消费转化”的全链条服务机制,推动会展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此外,还应创新“会展+”模式,将会展与夜经济、文旅消费等场景深度融合,鼓励各类企业、平台主体、行业协会举办有影响力的特色主题活动,加强向酒店、餐饮、购物、文娱等商贸资源的引流工作;延长参展商和观众的停留时间,提升消费频次和金额,最终构建起“产业优势-展会平台-消费场景-内需释放”的完整价值链条,实现会展经济对消费的有效撬动。
打造“会展+”发展新生态放大赋能效应。打造消费集聚区,发展零售、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教育、体育、艺术、美容养生等多元化业态,加强会展与消费联动,吸引更多参会参展人员前来体验和消费。推动会展与商业联动发展,支持第三方在展会期间开通免费接送服务,引导会展客流进入周边商业设施。支持引入品牌化、便利化配餐设施,方便办展办会期间人员就近用餐。支持馆内引入更多餐饮品牌,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满足不同口味和预算的需求;增设便利店、休息区、商务洽谈区等商业设施,提升参展商和观众的便利性和舒适度。鼓励企业或场馆积极举办消费类展会,立足消费资源禀赋特点,紧跟消费需求,创新会展活动消费场景,如年货节、母婴节等,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组织筹划吸引大型展会参展商、观众的促消费专题活动,支持消费类、文娱类优质展会与重要节庆活动合作互动,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在消费类、文娱类优质展会举办期间,推动展会举办单位与重点景点签约合作,给予参展客商相关景点旅游打折优惠。鼓励将会展活动与当地文博场馆、旅游景区和接待设施等旅游产品相结合,发布“会、展、食、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和消费指南。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