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6 19:37:26
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姚丹
李红文,岩泉镇岩市学校副校长,1977年2月出生,中小学一级教师,1996年7月毕业于郴州师范。毕业至今,任教于宜章县岩泉镇学校长达29年整。先后3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6次被县委、县政府嘉奖;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育工作者、质量建设和教学常规建设先进个人。
1996年的盛夏,青涩的师范生李红文怀揣教育理想,踏入宜章县岩泉镇学校的校门。29载春秋轮转,他把人生最美的芳华镌刻在乡村教育的长卷上。从青丝到华发,粉笔灰染白了衣襟,却从未磨灭他眼中的热忱!
步履铿锵,勇立教育担当的潮头。教育征程上,李红文老师始终步履坚定,不断突破自我。从体育课堂上矫健的身影,到语文讲台前深情的讲述;从班主任办公室里温暖的关怀,到教研室中严谨的钻研;从教学管理的前沿阵地,到政教后勤的保障岗位,他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果敢,在不同角色间自如切换。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是一次成长的蜕变;每一项工作的挑战,都化作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实脊梁。
春风化雨,浇灌师生情谊的花海。在李红文老师的教育世界里,“爱”是永恒的主旋律。课堂上,他是智慧的引路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如基石,支撑起知识的大厦;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似春风,拂去学生心头的困惑。课后,他化身温暖的家长,以细腻的情感、包容的胸怀,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待后进生他总能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每一次谈话的背后都藏着浓浓的关怀,日复一日的坚守,勾勒出一幅充满温情与希望的育人画卷。作为班主任,他曾步行 10 公里家访,把辍学的孩子背回课堂;自掏腰包为留守儿童买过冬棉衣,用 2000 多个日夜的陪伴,让 400 余名大山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匠心耕耘,筑牢教学质量的根基。“教师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总引擎,教研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第一生产力。”作为教学副校长,李红文老师将这一理念化作行动的指南,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精耕细作。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精心打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备课、授课到作业批改,事无巨细;他又如一位勇于创新的开拓者,积极探索教研新路径,带领教师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李红文首创 "三维备课法",将乡土素材融入教材,让山歌走进音乐课堂。在他主导下,学校建立 "周周查教案、月月评作业" 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青年教师王敏记得,李校长曾熬夜修改她的教案 27 次,"他用红笔圈出的不只是错字,更是教育的匠心。"
赤诚相待,绘就和谐校园的底色。校园里,李红文老师是温暖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是柔和的细雨,滋润每一颗心灵。他以“家人”般的情怀对待学生和同事,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只有真诚友善的笑容。无论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悉心呵护,还是同事工作中的鼎力相助,他都用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力量。这份真挚的情谊,让岩泉学校成为师生心中的温馨家园,“李校长能数十年如一日,待学生如儿女,待同事如兄妹,毫无官味”。我真怀念在岩泉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时光,好有‘味’!”考入城区学校多年的肖静老师如是说。
动静相宜,绽放生命绚丽的光彩。课余时间,李红文的身影活跃在两个 "战场":书法教室里,他用毛笔写下 "宁静致远",字迹里藏着教书育人的沉淀;篮球场上,他带着孩子们奔跑跳跃,汗水里涌动着教育的活力。"动静结合才能养出好心态。" 他常说,书法让他在备课中静心,运动让他在教学中保持激情,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潜移默化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甘为孺子牛,奏响奉献精神的赞歌。“我就是一头深扎乡村教育29年的老黄牛,只管拉犁不会看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李红文老师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他最纯粹的教育初心。29年的坚守,他如老黄牛般默默耕耘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不惧风雨,不畏艰辛,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执着书写辉煌。他的无私奉献,不仅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更成为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同谱写乡村教育的壮丽篇章。
责编:周培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田从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