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筑牢汛期“安全墙” 织密群众“防护网”

刘番 陈欣 王心宇 吴梦媛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6 16:34:42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刘番 陈欣 王心宇 吴梦媛

6月19日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遭遇持续性强降雨侵袭,全县上下闻“汛”而动,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为目标,在泥泞的排隐的乡间小路上、在清障轰鸣的机械旁、在群众转移的手电筒光束中,构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科学部署:三级联动织密责任网络

“雨势还在加大,全体驻村干部立即下村!”6月20日,普戎镇值班室的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指令。

30余名驻村干部奔赴各自联系村,手机屏幕上“湘西为民”群的预警消息不断闪烁。依托“数字乡村”平台,一条条雨情信息穿透雨幕,累计发布150余条,就像给每个村寨装上了“预警雷达”。

同一时间,阳朝乡的紧急调度会后,14支防汛队伍打着手电筒冲进雨幕,从晚上7时至凌晨2时,7个多小时的持续奋战里,大家走访200余家农户,胶鞋在泥地里留下的脚印已连成线。

“重点是切坡建房户及地灾点附近农户,我们提醒农户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宣传科普暴雨天气应急避险知识、转移路线及安置点位置。”阳朝乡应急办负责人杨旭说,当天,微信步数“1万+”的头像全是各乡镇的老熟人。

连日来,水田河镇巡查队员们踏泥泞、冒风雨,对12个村17个地质灾害点开展“拉网式”排查,笔记本上15处隐患整改台账的字迹被雨水洇得模糊,却透着铁一般的责任。

“我们重点看,是否有新增裂缝、局部坍塌、渗水现象,这些主要就是滑坡、泥石流等地灾隐患的表象。”水田河镇应急救援队员滕金志介绍说。

应急抢险:清障转移守护生命底线

“电锯拿来了没?”普戎镇应急队员的喊声被暴雨掩盖着,倒伏的树木横亘在路中央,锯齿切割树干的木屑混着雨水飞溅。他们用铁锹铲除的淤泥堆成了小山,5条受阻道路在雨幕中逐渐露出路面,运防汛物资的车辆终于能呼啸而过。

水田河镇的塌方现场,党员干部挥着铁锹,衣服被雨水淋湿粘在身上。时间在装载机的轰鸣声中悄然流逝,仅用1小时就打通了被阻断的道路,新设置的警示标志在车灯中泛着红光,守护着夜行车辆人员的安全。

阳朝乡猛科村党支部书记田维元冒雨检查7个整修后的排水天坑。突然,他发现一处排水天坑进水口被堵,于是立马蹲在排水天坑前,徒手从泥水中捞出枯枝、塑料袋,指尖被磨出了红印,雨水顺着他贴在额前的头发滴进眼里,他却顾不上擦,直到积水“咕嘟咕嘟”顺畅排出时,才发现裤脚已被污水浸得变色。

“呜——”普戎镇牙吾村的预警喇叭突然划破雨幕,原本正在在家休息的村民田正芳听到预警信号后急忙抓起雨伞,跟着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往安置点跑。该村上牙吾组地灾点是省级地灾点,附近的18户26人,孩童牵着大人的手在雨中奔跑,应急队员背着行动不便的村民跨过积水时,后背的“保靖应急”字样在雨水中格外醒目。

截至目前,普戎镇累计转移34户51名群众。84岁村民邹翠娥攥着镇干部湿透的衣下摆哽咽:“你们背我出来时,伞全部在我这边,害得你们都打湿了。”此时,安置点内电暖器烘着湿透的衣被,热饭的香气驱散了雨夜的寒意。

未雨绸缪:实战演练提升防灾能力

阳朝乡巡查队员蹲在山塘堤坝边,仔细听水流声,手电筒光柱扫过水库水位线时,水珠顺着帽檐滴在记录数据的夹板上。对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时,有队员发现边坡新增的细缝仅半指宽,却立刻拉起了警戒线。

此次降雨来临前,全县12个乡镇应急队伍已完成防汛抢险专项技能“充电赋能”培训。应急骨干熟练掌握了防汛沙袋快速堆砌、救生艇紧急启动等20余项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各乡镇分批次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检验了“预警响应—险情处置—群众转移”的全流程应急机制。

清理道路时溅起的泥水,在队员裤腿上结成了硬壳;巡查时,雨夜里的1.8万步足迹,在泥地上拓印出守护的形状。从技能培训到实战演练,从指挥中枢到村头巷尾,全体应急人员以战时状态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今年以来,保靖县成功应对冰冻雨雪天气和三轮强降雨,联合检查2次,派出工作组3支,启动防汛Ⅳ应急响应2次,紧急避险转移1810人,转移安置419人次,截至目前,未发生因灾导致人员伤亡情况。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