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三圣乡中心学校:田间即课堂 劳动促成长

  科教新报   2025-06-26 15:01:42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曹金霞 文燕 王雁

6月25日,在石门县三圣乡中心学校165班的教室里,气氛格外热烈。班主任正站在讲台前,总结着周末那份特殊的“家庭作业”——田间劳动实践。“爷爷常说,雨后除草最养地,那片红薯准能长得更精神!”盛克锦兴奋地分享着周末在红薯地除草的体验。讲台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自己翻土、施肥、采摘的故事,教室里充满了劳动带来的收获与自豪。

这是该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缩影。为破解农村教育中重智轻劳的痛点,三圣乡中心学校立足本土资源,探索出一条田间即课堂 劳动促成长的特色育人路径,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种子在乡野沃土生根发芽。

田间地头悟真知

以前总觉得课本里的植物生长周期’‘土壤酸碱度是纸上谈兵,现在蹲在地里拔草才发现,爷爷说的杂草要连根拔,不然几天又冒头,原来藏着生物课的生态知识。田琳在作文《我的一天》里写道。

作为农村学校的天然优势,三圣乡中心学校将劳动实践作为学科融合的活教材:周末的挖土豆、种红薯作业里,数学知识在记录劳动时长时自然派上用场;除草时观察叶片形态、分辨杂草与庄稼,成了生物课的移动实验室;翻土时感受土壤湿度、讨论气候对作物的影响,又暗含地理与科学的小知识。

劳动不是任务,是让课本'起来的钥匙。”该校教务主任贺静介绍,现在学生的作业本里,除了算术题、作文,还多了“记录玉米3天的生长高度”“对比菜籽出苗率与播种深度关系”等实践观察记录,知识从纸页走进土地,又在思考中反哺学习。

小肩膀扛起大责任

今天我和组长负责除草其他组员负责给植被浇水,我们组半小时就干完了。在班级劳动实践记载表上,刘健一笔一画记下分工。这张记载表不仅是劳动打卡表,更是班级凝聚力的成长手册

以前总觉得爸妈干农活是理所当然',现在自己翻地累得腰酸,才明白他们每天弯着腰在地里忙,得多辛苦。学生刘健在劳动体会里写道。这份理解,正悄悄转化为班级生活的温暖——主动帮同学打扫教室、给生病的同学提供帮助、放学时一起整理桌椅……劳动种下的责任感,让班风更暖、凝聚力更强。

家务活里促成长

“虽然腰酸背痛,但看着自己种的菜苗冒出头,比考了满分还开心!”陈梦妮的感悟充满成就感。学生们的劳动热情也延伸到了家庭。

“现在什么家务活我都行,妈妈说我切的土豆丝比她还匀称。”彭荣飞一脸自豪。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更主动分担家务,动手能力显著提升,也更懂得体谅家人的辛劳。该校鼓励学生将劳动习惯带回家,记录“家务小能手”的成长点滴。

该校校长廖伟表示:“我们不单期望孩子学会劳动技能,更希望他们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明白幸福生活要靠双手创造。在劳动中学会坚持、懂得珍惜、学会共情,这些才是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劳动教育的根,正从田间地头、校园班级,悄然扎进家庭日常,点亮孩子们的全面成长。

责编:彭静

一审:彭静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