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张玉桃:以法治为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湖南日报   2025-06-26 10:52:27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呈现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叠加态势。学业压力、社交焦虑、价值迷茫等因素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传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专业资源不足、协同机制不畅、责任边界模糊等挑战。在此背景下,《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应运而生。

这部开创性的地方性法规,首次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校协同、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全链条责任体系,标志着心理健康工作从“软要求”向“硬约束”的历史性跃升,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明晰权责:法治刚性织密协同育人责任网

《条例》深刻把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生态性、累积性、阶段性特点,直指责任落实难的核心问题,破解“责任虚化”困境以法治刚性清晰界定各方职责

一是压实家庭首要责任家庭作为心理健康的源生《条例》第五条以法治刚性,首次明确家长“首要责任”严令禁止家庭暴力与过度学业施压,强制要求参与心理健康素养培训,旨在从源头切断“幼年依恋缺失→青少年社交恐惧→成人亲密障碍”的代际传递链条

二是夯实学校主阵地责任。学校作为危机干预的“主战场”,未愈创伤迁移的承接地。数据表明68%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源于中学未被识别或有效干预;初高中升学压力导致的焦虑障碍,在大学自由环境中易恶化为抑郁。《条例》要求中小学100%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将心理健康纳入课程体系并实施全员筛查强化预警网络特别关注升学压力大学阶段的恶化风险第六条明确高校须建立领导小组、制定责任清单,并实现“心理危机识别”培训覆盖,从被动“补救应对”转向主动“发展培育”。

三是落实社会协同治理责任社会作为环境净化的“治理端”,《条例》第二十七条至二十九条赋予网信、公安等部门法定职责严格管控网络诱导自伤自残等有害信息;要求社区普遍建立心理服务站提供公益服务;强制医疗机构开通青少年心理急诊绿色通道,为协同育人提供专业支撑和环境保障。《条例》以法治为纽带,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从松散联系迈向责任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贯通链条:构建全生命周期心育支持闭环

针对学段衔接断层、方法单一问题,《条例》着力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合、闭环运作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一是纵向贯通衔接不同学段能力培养阶梯《条例》第七条创新设计学段能力阶梯:小学以游戏化课程播种情绪调适能力,中学通过角色扮演训练社会技能,大学则在必修课中链通”中学心理健康档案,实现成长能力的连贯性。针对留守儿童升学后的监护断层难题,《条例》第五条要求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每周联系,每年陪伴,了解其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亲情关爱,刚性保障升学监护无缝对接。

二是横向融合深化五育并举滋养第四条、第七条要求将心理健康深度融入德智体美劳思政铸魂减负,体育强身健体,创新“艺术表达”纾解、“劳动疗愈”重建价值,实现以心育德、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砺心。

三是闭环运作打造无缝干预链条。第十一条要求打造“预防-预警-干预-转介-康复”闭环。省级信息平台打通校、社、医数据壁垒;强制三甲医院开通心理急诊绿色通道,确保危机学生得到及时专业救治,有效解决转诊脱节问题。

创新机制:赋能家校社深度协同实践范式

《条例》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设计可操作、可落地的深度协同机制

一是家校协同法治共担透明化。家校断层现象普遍存在,中学严控手机,大学突然放开,导致网瘾集中爆发《条例》首创家长“素养达标工程”与考核认证覆盖家庭暴力预防、异常识别等八大核心责任留守儿童监护量化要求“每周联系、年度陪伴”;危机事件“双告知”及关键决策“家长参与式评估”;授权家长实时获取学业压力、社交等数据实现信息透明责任共担。

二是校社融合主动嵌入机制化建立医校联合体,精神科医师驻校轮值常态化制度化24小时转诊通道畅通,设立“关爱基金”兜底困难学生治疗中小学全学段嵌入专业社工协同处置心理危机、校园欺凌等复杂案例;构建“校——院(系)——班——寝”四级朋辈互助网格;铁腕整治周边环境,有害信息一键举报响应机制

三是育人载体多元融合智能化。心理健康必修课100%全覆盖;推广“项目化”育人开发劳动体验营、艺术表达工作坊等五育融合品牌项目;同时,创新运用AI大数据技术,建立动态心理预警模型,实现精准识别与干预。

《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创新实践。它清晰界定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责任边界,通过机制创新打通协同壁垒,借力科技赋能提升工作精度。高校当以此为契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侧重“补救性应对”向强化“发展性培育”转变,加快构建起“家庭源头预防、校园全程护航、社会全域支持”的育人共同体。只有将《条例》的法治精神与刚性要求切实转化为具体实践中的协同行动,才能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玉桃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教授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