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日 杨丁香 永州日报 2025-06-26 10:32:15
6月24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第一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刚完成由瑶族长鼓舞改编的长鼓操,便围聚在一起,观看精彩的草龙舞表演。小队员们手持稻草编织的草龙,动作轻盈,灵活地操控草龙盘旋、腾跃、穿梭,将传统技艺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这正是该校“非遗进校园”大课间的日常场景。
据了解,该校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近18年,不仅将其改编成长鼓操作为大课间活动,还开设了“盘王大歌”“瑶族长鼓舞”“舞草龙”等特色课程与社团,让非遗融入校园生活。
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盘王大歌”“瑶族长鼓舞”等国家级及县级以上非遗项目129个,传承人252人。当地积极推动非遗沉浸式融入校园文化与课堂,丰富的社团活动点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也为教育注入新活力。
上游完全小学周边10余个村寨盛行市级非遗押伽、木棒球项目。学校将这两项运动纳入特色体育课程,构建起完善的课程体系,明确运动规则,形成“尚上教育”办学理念。该校校长卢代辉说:“通过落实‘尚上文化、尚上课程、尚上德育、尚上管理’,创新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既凸显了学校特色,也推动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在职业教育领域,江华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非遗进校园、进专业的新路径。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开设服装专业,并设置国家级非遗瑶族织锦相关课程。近年来,该专业的“瑶族织锦——八宝被”等10余个作品在省级以上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奖,设计的20多种瑶族产品远销广东、北京等20多个省市,带动1000多人从事瑶族织锦产业,年创收超4000万元。
近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在推进非遗进校园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与人文性,将非遗融入情景剧、体艺活动,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有效提升学校内涵,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40余所中小学结合本地非遗特色,打造校园文化亮点。大石桥乡中心小学紧邻全国非遗瑶族织锦传承村井头湾村,搭建10间瑶族织锦室,回购10台老式织锦机,并聘请瑶族织锦艺人授课,吸引200余名学生加入织锦社团。博雅实验学校将草编、京剧等非遗项目引入课堂,助力学生成长。沱江镇第五小学将地下车库改造成“童创未来馆”,开设活字印刷、古法造纸等特色社团,拓宽非遗传承路径。(唐世日 杨丁香)
责编:郭利
一审:郭利
二审:李礼壹
三审:李寒露
来源:永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