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2025-06-26 10:30:25
家长们要注意了,你家娃经常看并且喜欢看的早教认知动画,可能是隐藏很深的“毒动画”。
打开某知名视频网站,搜索“颜色认知”,排在第一位的视频,里面是五颜六色的动物。
如果把这些视频拿给身边人看,很少有人能察觉出它的毒性:“看不出什么,就是在教颜色嘛。”“很抽象,鸭子嘴里怎么还吐出小猫?”“怎么颜色这么艳丽?”
但其实,这类视频包含了很多让娃成瘾的因素,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分泌。
首先是异于平常视觉的最高饱和度颜色。高饱和度的色彩可以给人眼带来视觉冲击,从而刺激大脑中的视觉中枢,抓住人的注意力。所以观看视频时,孩子不断地接触高饱和度的颜色,大脑会处于持续的兴奋中。
其次,这一类视频毫无叙述性,会频繁地切换画面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通过抓住孩子喜欢重复的心理让孩子沉迷。
这对孩子的专注力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研究显示,12 月龄的宝宝面对屏幕时间越长,那么脑电波中代表不警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慢频率 theta 波就会越强烈。这就说明屏幕时间确实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并且这些数据是针对孩子观看普通视频后的注意力研究,可想而知,如果一直观看有毒视频,那么对孩子的专注力影响更大。久而久之,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暴躁易怒。
违背科学,影响认知
同时,这些视频给孩子灌输的都是违背常理、违背科学的内容,毫无逻辑性和叙事性,里面的生物没有任何情绪,看不到表情,没有社交互动场景。经常观看这样的视频,会对孩子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孩子在 2-3 岁左右正值秩序敏感期,这种秩序不仅仅是物品的排序,还包括生活中的常规和习惯。
孩子们通过理解和遵循秩序,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排序和逻辑关系。这些认知技能的获得可以帮助孩子进阶更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这种有毒的所谓“早教认知视频”,还有一类家长不易察觉的“毒视频”——利用大家熟悉的动画角色再创作。
比如《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热心勇敢的蜘蛛侠、可爱纯真的小猪佩奇……这些孩子们爱看的动画形象,被人制作成涉及裸露、烟酒、暴力、色情、虐待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不良视频。


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从小使用电子设备,对此,可以参考美国儿科学会提出的一些建议:
18个月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电子设备;
18至24个月大的孩子想要看动画片,应由家长选择高质量的节目,并与孩子一起观看;
2至5岁的孩子,也必须在父母陪同下观看视频,每天看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对于6岁及以上的孩子,家长应对孩子明确指出可观看的视频类型和观看时间,确保孩子能保证充足睡眠,身心健康。
其次,可以筛选适合孩子看的视频:
1、选择语速慢、节奏慢、有停顿的动画片,这种低刺激的内容才是适合儿童大脑发展的。
2、内容有意义,并且反映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习惯:
选择涵盖家庭生活场景的动画片,这样可以反映和联结孩子每天的生活,孩子能学习和借鉴故事内容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建立正确的心理秩序。这一类动画片还伴有很多生活类高频词汇,可以促进小朋友语言的发展。
3、内容是社交性的,鼓励孩子互动,并运用在生活当中:
互动动画片可以让小朋友在观看的同时,和里面的动画人物进行互动,和里面的人物一起挥手,一起跳舞,一起唱歌。并且有的还会设计问答环节,小朋友可以回答动画片里面的问题,社交属性满满。
4、内容对孩子有吸引力,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并且包含学习目标:
可以选择科普类型的动画片,边看边学习生活常识,了解日常事物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观察。
责编:周阳乐
一审:周阳乐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央视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