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炜 三湘都市报 2025-06-25 22:46:25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项炜 通讯员 王鑫)6月25日,在长沙湘江新区禁毒办,新区公安局禁毒大队辅警、禁毒专干邹欣宇的手机就没有离手,不是刷视频休闲娱乐,而是满脑子想着如何创作禁毒宣传视频。
他运营的抖音账号“岳麓禁毒”拥有130多万粉丝,一条揭露毒品陷阱的视频曾创下3.5亿播放量的成绩。从面对镜头“一条30秒视频拍摄三四个小时”的窘迫,到成为禁毒宣传的“网红”力量,邹欣宇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试图堵住毒品侵蚀青少年的缝隙。
30秒视频拍三四个小时,从“想放弃”到咬牙坚持
“禁毒宣传?开始真觉得就是好玩。”邹欣宇回忆起2020年6月刚接触抖音拍摄时,坦言“心态轻松”。当时他还是特巡警队伍的一员,被禁毒办领导“看上”,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拍摄禁毒短视频。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下马威”。“我是个内向的人,看着镜头就卡壳,一条30秒的视频,能折腾三四个小时,全挤占休息时间。”邹欣宇说,结束完日常工作后,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来拍摄,“搞得自己疲惫不堪,那会儿想过放弃”。
让他坚持下来的,是“榜样”的力量。“看到我们领导、前辈,已经四五十岁了,还在坚持做这个‘新东西’,我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凭什么不能坚持。”邹欣宇说,于是他开始主动向外学习,拜访媒体、本地网红,琢磨拍摄手法、剪辑技巧。
用源于真实生活的创意,演绎宣讲视频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拍摄、剪辑技巧的不断提升,他和团队制作的视频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中有一条揭露毒品伪装的视频更是爆火,收获了3.5亿播放量、365万点赞。“说实话,那时候粉丝涨太快有点‘飘’了。”邹欣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但流量很快遭遇瓶颈,粉丝增长停滞,这让他警醒,“禁毒宣传不能‘混’。”邹欣宇说,“内容就那些,关键看你怎么更‘接地气’让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听得懂、愿意看。”
于是,邹欣宇马上改变策略,把目光牢牢锁定在青少年群体上。“现在的吸毒人员总数每年都在减少,但青少年滥用药物、接触新型毒品替代品(如依托咪酯、丙泊酚滥用)的比例却在增加。”邹欣宇语气变得严肃,“这个群体刷短视频的时间多,我们就得用好这十几秒的时间,让他们一眼认清‘这是毒品,碰不得’。”
一次做胃镜打麻醉药丙泊酚时,他灵光一闪,举起手机记录下自己逐渐被麻醉的过程。“很多人觉得离毒品很远,但其实麻醉药只要滥用,也是毒品!我得让大家知道这个风险。”这条源于真实生活的视频,迅速引发了关注。
把毒品危害“演”出来,“跑赢”新型毒品
除了线上“刷屏”,线下宣讲邹欣宇也没落下,每年要进学校、社区、企业进行20多场科普宣讲。
“干讲没人听,答题闯关、答对有奖,知识点反而记得牢。”他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心得,有一次在学校宣讲后,隔段时间再去,就有学生兴奋地认出他,还能复述上次讲的内容。“那一刻,就觉得值了。”邹欣宇笑了笑。
宣传工作也并非单向输出,网络平台的后台私信,是邹欣宇宣传禁毒动力的另一个源泉。“有位十年前被处理的吸毒人员,现在已经结婚生子,在后台私信中留言感谢我们。所以视频上的每一个点赞、转发,都可能是在拯救一个被毒品侵蚀的灵魂。”邹欣宇说,早年他们还收到过不少匿名的涉毒线索举报,并协助警方破获了案件。
“打击一个出一个,毒贩总在找替代品。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还是得抓住青少年。”面对新型毒品不断出现、网络涉毒问题,邹欣宇和团队“紧跟动态,实时演绎”,一旦发现新出现的毒品或替代品,他们就立刻用最快的速度把危害讲清楚。
“国际禁毒日只有一天,但我们的禁毒宣传每天都在进行。我们会用镜头和创意,努力为青少年筑起一道识毒、防毒、拒毒的‘防火墙’。”邹欣宇说。
责编:项炜
一审:项炜
二审:丁鹏志
三审:彭治国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