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5 11:35:3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卢嘉俊 周紫云 通讯员 陈攀
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在这方不大的土地上,两千多年前因邻靠㵲水河,汇聚了八方人气,成为汉代㵲阳县址所在地。而后随着民众往来甚多,为这里留下唐代古井、元明时期八卦巷道及明清建筑群等,印证了村落的千年延续。
一瞬千年,随着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今年9月将在怀化举办,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作为此次旅游发展大会期间的重点观摩点,将再一次吸引世人目光。如何留住文化底蕴,同时焕发新生机,成为这座千年古村的时代命题。记者近日来到这片土地,一探荆坪这座千年古村的新貌。
古韵新生:传统文化与青春元素碰撞
“咚咚咚锵,咚咚咚锵”,6月18日下午时分,锣鼓镲声自荆坪古村潘氏宗祠传出。形态逼真的“狮子”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翻滚跳跃,好不热闹。这是村里25岁的小伙潘伯顺正组织龙狮队在此排练。彩排者是一群少年,个个英气十足,青春洋溢。
这种传统与青春的碰撞,正是荆坪古村现代转型的生动缩影。
潘氏宗祠不远处,荆坪供销社小院项目室内装修正在进行,作为古村改造提升项目中首个进入装修阶段的项目,预计8月中旬竣工。
这座富有特色的文化空间,巧妙融合了20世纪70年代供销社复古场景与网红茶馆概念。将通过“沉浸式怀旧体验+社交打卡”的模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旅游,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等业态发展,让古村焕发新生机。
“我们希望通过荆坪供销社小院项目,让年长者唤起温暖记忆,让年轻人了解供销文化,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荆坪供销社小院负责人方勇介绍。
为全力挖掘荆坪古村国学和族学文化、荆坪考古历史文化、驿站文化、名人文化四大亮点,除了供销社小院,项目还布局中方驿、文昌阁、村史馆、大乐元音古琴展示馆等文化场馆,打造音乐、诗歌、文史研学特色基地。
此外,景区运营方将区别于传统城市商业体,以文化体验为核心,以滨江路、永兴街、古驿道、九宫八卦巷为主轴主线,11个商业业态点与4个文化馆融合分布,通过系统性规划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目前,古村中九宫八卦巷的石板铺装工程已全面完工,古色古香的巷道蜿蜒曲折,重现明清民居“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风韵。由闲置教学点改造的民宿项目进展顺利,工人们正对旧房墙体进行精细化打磨,标准化客房即将成型。而备受关注的老村食馆建设现场,主体结构已接近尾声。
中方县全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技术员补钦睿介绍,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占总工程投资89.7%,工程完成整体进度85.66%。30个施工点已完工3个,8个商业业态点具备交付条件,其它19个施工点正有序推进。
平衡之道:古村保护与民生发展并重
32岁的潘代禹,前些年在上海从事摄影工作。几年前,回到家乡荆坪古村,接手父母经营了20多年的“群发楼”。这家别致的农家小院,浓厚乡韵令人流连,一直是游客在古村经常打卡的餐饮店之一。
“从这次项目设计效果图来看,荆坪古村下半年会迎来巨变。”在潘代禹看来,此次古村改造提升项目的施工,虽然对店里生意暂时产生影响,但他对古村改造提升后游客量的增长有信心,也对做大餐饮生意充满期待。
为全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尽最大努力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中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实行一周一调度,现场办公逐一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成立作风保障组和绩效评价组,根据项目作战图持续跟踪考核问效,以目标倒逼项目进度,以绩效考核力促进度落实。
让古村落的发展按下“加速”键的同时,也要及时回应民生,更要守护老百姓的乡愁。
在㵲水河畔新修建的荆坪码头,记者看到,整齐铺设的大理石地面古朴厚重,坚固的石制栏杆安全可靠,错落有致的台阶式码头设计方便群众上下。不仅提升了安全性,还兼顾了美观与实用性。
码头的改造,正是项目充分守护百姓乡愁的一大体现。当地群众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但因观赛位置无安全护栏,且观赛人数众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今年6月10日,焕然一新的荆坪码头首次投入使用,10支龙舟队劈波斩浪,近万名群众在码头沿岸观赛,共同见证这一传承千年的文化盛事。
“之前的荆坪老码头破烂不堪,通过今年的改造大变了样,大家非常满意。观看龙舟也更方便了,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村民潘仁记欣喜地说道。
随着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临近,这座千年古村正以青春姿态迎接新机遇,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自己的时代答卷。
责编:周紫云
一审:周紫云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