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4 16:33: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4日讯(通讯员 贺萍)一面鲜红的锦旗,一声诚挚的感谢,一个家庭从“深渊”重回“阳光之下”。近日,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感激,由患儿家属专程送到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儿童保健康复科医护人员手中。
5月17日午后,年仅1岁2个月的泽泽(化名),趁着爸爸妈妈午休片刻,好奇地爬进洗手间。谁也没想到,一桶静静放置的水,瞬间成了吞噬幼小生命的陷阱——泽泽不慎栽了进去!
当爸爸闻声赶来,眼前的一幕让他的心沉到谷底:孩子面色青紫,四肢瘫软……随即,孩子被立马送往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儿科抢救。
救护车抵达的那一刻,儿科病房的气氛紧张了起来。泽泽持续抽搐,情况极其危重(医学上称为“去大脑强直状态”)。该院儿科主任张国勋临危不乱,迅速指挥。主治医生刘开来一边快速检查泽泽的生命体征,一边了解溺水细节。
“立即气管插管,上呼吸机!” 张国勋坚定有力地指令,打破沉默。呼吸机开始工作,为泽泽输送维系生命的氧气 。与此同时,护士长张亦仔火速组建监护小组,连接监护设备,建立静脉通道。
张国勋根据各项生命指标,迅速给予医生们各项处置指令: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实施头部亚低温,防止脑水肿进一步加重;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静脉给予咪达唑仑抗惊厥......
危机并未解除。随后的日子,凶险接踵而至:高热、 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大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每一项,都可能危及泽泽稚嫩的生命。
护士团队开启24小时“贴身守护”模式——体温管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持续引流。医生则根据泽泽的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丝康复契机。
终于,泽泽的抽搐得到控制,消化道出血也止住了,但肺部感染仍是巨大挑战。医生当机立断,为泽泽实施“经气管内肺泡灌洗术”,成功清除孩子肺部深处的污染物和炎性分泌物,使他成功拔除气管插管。
生命的复苏,需要多学科医学助力。康复医学科团队及时介入,肢体被动活动、科学运动训练、高压氧治疗……孩子从抬头、到坐起、再到站立,一步步好转。看着泽泽摇摇晃晃却坚定地走向父母,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和日夜守候的家属,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更令人欣喜的是,泽泽后期的头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也显示良好。
责编:彭婷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