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亮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6-24 14:49:07
新湖南客户端6月24日讯(通讯员 黄明亮)盛夏苗乡,万物并秀。6月23日,吉首市教育和体育局、科学技术协会及中小学科普教育“双走进”试点校一行14人到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锦江小学,开展科学教育交流活动。双方通过校园参观、经验分享与互动研讨,共同探寻县域学校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开展优质科学教育的新路径。
考察团首先深入校园,参观了第一锦江小学因地制宜打造的系列科学实践场所,包括“长寿食材植物探索园”“小动物探究园”“科技展览室”“人工智能室”等。在“酵素研究室”,学生们正利用果皮等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而“凉茶研究室”则展示了孩子们利用本地常见植物,研究、配置传统凉茶的实践成果。
主旨汇报环节,学校科学专干杨志分享了第一锦江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发展路径。面对因城区学校分流合并带来的生源结构复杂、留守儿童多、硬件基础薄弱、师资短缺等严峻挑战,学校确立了“不烧钱”的科学教育核心理念,成功实现从县域薄弱校到教育特色校的蜕变。
互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吉首市试点校代表与第一锦江小学团队深度探讨了科学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困境难点。
“资金短缺”难题如何解?面对“没有专项经费如何维持科普活动”的提问,第一锦江小学回答坚持“不烧钱”路径。其核心在于深度挖掘乡土资源、充分发动家长及社会力量,避免依赖高额经费投入。例如,其标志性的“矿泉水瓶百变实验”项目,以零成本或极低成本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师资激励”动力从何来?针对“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尤其是在教师身兼数职”的情况下,第一锦江小学分享了其“精神引领为主,制度保障为辅”的实践经验。学校科学总顾问、全国模范教师傅嘉长退休后两年如一日奔走于校园,骑着电动车随叫随到;长沙支教书记尹俊华自费捐建11间学生个人实验室;校长谭永凤身先士卒,亲自带头参加教学联盟科学教学比武;众多教师为完成项目彻夜奋战毫无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校有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家校联动”如何落到实处?第一锦江小学分享了其“家长助力团”的成功经验。通过展示学生科学探索带来的积极变化,如:兴趣转移、能力提升等,让家长从最初质疑“搞这些有什么用”,转变为主动提供果园、菜园、农田作为实验场,乃至共建家庭实验室。
吉首市教体局副局长谷成达在交流中表示:“第一锦江小学这种直面困难、不等不靠、深挖内潜、全员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更值得借鉴与学习。”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让吉首市教育同仁深入了解了第一锦江小学“低耗高效”的科学教育实践模式,也为两地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县域学校的科普教育发展新路径奠定了基础,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责编:陈建
一审:陈建
二审:李云建
三审:姚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