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现代化纵横谈 | 准确把握全面推进科学立法的时代意蕴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4 11:34:52

刘馨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法者,治之端也”。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与必要条件,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时代起点,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推进科学立法的理论和实践意蕴。

顺应现代化法治中国建设的立法之势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因此,全面推进科学立法意味着立法面要解放思想、立足国情,平衡好中央与地方、权力与权利、传统与未来、国内与国际的发展张力,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如国家安全、社会民生、科技创新、公共卫生、市场经济、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文化发展、党内法规等事关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民众基本权益、政党发展的重点领域立法;还要进一步加强面向未来法治的元宇宙、人工智能、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流通、数据开放、数据安全、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立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涉外领域立法,尽快建设一套完备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域外适用法律体系。

着眼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之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化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价值遵循与行动指南。在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中,人民才是推动法治建设的主体与力量源泉。必须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之道,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立人民当家作主之法;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使法律真正体现人民意志,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人民立法期盼,立人民意志之法;要始终把维护和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作为制度设计的根本前提,使立法能够及时回应与关切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增进人民福祉,立人民权益保障之法;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引领与推动作用,主动积极调动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立激发人民活力之法。

精研科学民主依法立法的立法之术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仅是我国现代立法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更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多年立法实践探索中总结出的一套先进经验做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者紧密相关,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为现代立法构筑起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系统指导框架。

“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具体包括立法内容应当反映现实,符合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定、规定各项权力、权利与义务,保证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实施;立法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科学化,不仅要统筹遵循相应的结构规范、语言规范、修改规范、废止规范、解释规范、授权立法规范、法典编纂规范等立法技术规范,还要依据实际灵活运用成本收益、量化评估等方法,提升立法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指在立法中要始终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人民意志,坚持立法公开,扩大公众参与。具体包括立法设计应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基本目标;立法过程应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在立项、起草、审议、评估、法规清理、备案审查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确保人民大众知晓立法进度;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渠道应不断拓宽,发挥立法机关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立法环节的需求和目的,广泛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立法项目建议,创新选用适宜人民群众参与的形式,细化、简化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程序,健全完善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

依法立法是指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要坚持依宪立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所有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都必须符合宪法精神,不得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相抵触。立法阶段要加强合宪性审查,积极稳妥处理各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存在的合宪性、涉宪性问题。二要坚持依法立法。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立法,对照法律保留事项,强化授权立法规制,各级立法主体应严格遵照权限设置,处理好先行性立法与实施性立法的关系,不得越权立法;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立法,各级立法主体应严格遵守立法法、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议事规则、国务院组织法等规定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各项程序,不得随意立法。

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强化立法监督,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将全面科学立法纵深推进。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梁原

一审:梁原

二审:李翔

三审:戴志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