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红十字友人参访湖南防灾基地,阿富汗技术员中文点赞中国科技

周顺   湖南日报   2025-06-23 18:43:38

文字/图片/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崔璟 王欣妍

6月22日,正在我国参加“2025发展中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研修班”的各国学员,走进位于浏阳市的中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湖南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深入交流,学员们对中国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科普体系赞不绝口,阿富汗学员穆罕默德·达乌德·哈基米更用流利中文表达了对中国技术的钦佩。

研修班一行重点参观基地内地质灾害体验厅、地质家园厅等9个主题展区。在模拟真实地质灾害场景的震动平台前,在全息投影演示山体滑坡成因的屏幕旁,学员们驻足观看,亲身感受地质灾害的巨大破坏力,并通过互动装置学习防灾自救知识。这种“零距离”接触,让“生命至上,科学防灾”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让学员们详细了解了中国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以及工程治理等方面的前沿科技和系统化的科普教育实践。

来自阿富汗卫生部的技术人员哈基米是位“中国迷”。参观过程中,他对中国的地质灾害预测技术尤为关注,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面对记者采访,他熟练地用中文分享感受:“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中国古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今天亲眼看到现代中国的地质灾害预测技术依然如此先进,真是大开眼界!”一项由湖南星测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应急监测技术引起了哈基米的注意,“这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术细节,对我们阿富汗完善自己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很有帮助,是非常好的参考。”

参观结束后,研修班学员们还深入长沙中核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路面多功能检测车、压剪机等多间设备实验室,不断就相关设备使用场景和应用范围提出问题。

湖南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该基地作为研修班长沙之行的首站,正是看重其作为湖南省首个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科普基地的独特价值。据了解,该基地由长沙中核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建,自2023年11月试运行以来,不仅持续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也成为展示我国相关技术成果的平台。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参访,让国际同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经验,搭建起中外在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和技术交流方面的桥梁,促进经验共享,共同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

【相关报道链接】

“2025发展中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研修班”走进湖南

责编:李传新

一审:周顺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